星座乐> 老黄历> 二十四节气
24节气分别是什么?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代表了农耕的日期。二十四节气的风俗和由来很简单,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24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
  • 最近即将到来的一个节气应该能从天气温度上感受到,那就是小暑。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节气,一般出现在每年7月7日左右。小暑意味着夏天已经到来,天气逐渐变热。在小暑期间,气温通常会比前一节气大暑还要高,达到酷暑的程度。。那么,小暑的由来、含义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小暑,古称“少 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一般出现在7月初。在小暑这一天,太阳直射地面,南方地区的气温开始逐渐攀升。小暑之后,三伏天即将开始,这是一段极为炎热的天气时期。小暑的出现标志着夏季进入到了更加炎热的阶段。而根据天文学的定义,小暑并非全国最热的时间,而是阳历年中南方地区的第二个热季节。最热的时节是夏至时的大暑。因此,小暑虽然炎热,但并非最热的节气。在历史上,小暑也有一些传说故事。其中最有名的是“炙盗”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名叫佴焦的盗贼,他以烧杀人民为乐。某年的小暑这天,佴焦被天谴而被烧死在了大街上,将他抓住的人都沐浴在火焰之中。这个故事寓意着邪恶将会受到报应,警示人们远离犯罪行为。小暑是中国农历六月节气之一,《说文》中解释为热气渐升。在炎热的季节中,暑气分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而如今的小暑,热气尚算不太强烈。此时,温暖的风儿吹来,至此而达到极点。根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小暑这一节气表示炎热,指的是天气开始变得炎热,但还没有到最热的时候。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基本符合这一情况。尽管小暑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随其后的大暑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民间有俗语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暗指天气炎热,形容炎夏的酷热之势。小暑作为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夏天正式开始进入炎热的阶段。在农历六月初,虽然暑气还不十分强烈,但人们已经可以感受到体内外的温度变化。而在六月中旬,随着太阳的升高和天气的变化,暑气逐渐增加,人们的生活也开始受到夏季高温天气的影响。在宋代,每年小暑前后的六月初六日被定为“天贶节”。据史书记载,天贶节是皇帝向臣属赐予冰麨和炒面的特殊节日。在炎热的伏天,皇帝通过赐予这两种清凉的食物,以示关怀和慰问。因此,这一节日被称为天贶节。在宋代,天贶节不仅是皇帝向臣属赐予冰麨和炒面的机会,也是举行各种庆祝活动的重要时刻。除了享用美食,人们还会举行游艺表演、民俗游行和集市等活动。这些庆祝活动不仅能够带来欢乐和娱乐,还能够增进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社会凝聚力。

    07月03日

    148个缘友都在看

  • 从小暑的天气特点来看,每年小暑节气期间都正逢“三伏天”的头伏。虽然小暑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但气温也在节节攀升。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通常出现在阳历7月7日或8日,标志着夏季进入了炎热的阶段,一起来看看小暑节气的物候特征有哪些。1.高温炎热:小暑节气是夏季的开始,气温逐渐升高,一般可达到30摄氏度以上。午后的阳光强烈,天空晴朗无云,太阳直射地面,使气温升高。2.多雨少风:虽然小暑是夏季的节气,但是相对于大暑节气来说,小暑通常降雨较多,常常会出现雷阵雨和短暂的阵雨。此时由于可蒸发的水分增多,空气湿度也会相应增加。同时,小暑节气里的风力较小,几乎没有风,这使得高温更加难以忍受。3.极端天气:小暑节气期间,由于地表温度高,蒸发汽化加快,容易形成强对流,产生雷雨、龙卷风等极端天气现象。尤其是在南方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有较强的雷电活动。4.梅雨季节:在中国的部分地区,小暑节气正值梅雨季节。梅雨季节是指一些地区在夏季转换到秋季之前,会出现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这段时间里空气湿度大,降雨量较多,天气阴沉湿冷。5.短暂而炎热的时期:小暑节气作为夏季的开始,标志着气温的逐渐升高。虽然还没达到极端酷暑的程度,但仍然会感觉到炎热和闷热,人们需要注意防暑降温。总的来说,小暑节气的气候特征和习俗都与夏季炎热和梅雨季密切相关。无论是天气的变化还是人们的节庆活动都能够感受到夏季的到来。

    07月03日

    209个缘友都在看

  •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小暑标志着夏季进入了炎热的阶段,气温开始持续升高。小暑时节的气候炎热潮湿,很容易导致人们出现烦躁不安、头身困重、纳食不佳、精神不振、口中黏腻不爽、大便溏滞等不适感。那么,在小暑时节,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进行养生保健呢?首先,饮水是非常重要的。高温天气下,身体容易出汗,容易导致脱水。因此,在进行运动之前,要确保体内有足够的水分。同时,运动过程中也要及时补充水分,以保持身体的水平衡。可以准备一瓶清凉的水或运动饮料,随时补充水分。饮食宜清淡适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了这样的建议。那么,为什么我们应该选择清淡的食物?首先,清淡的食物更容易被消化吸收。相比于油腻或者重口味的食物,清淡的菜肴更容易让我们的胃和肠道消化,从而避免了消化不良或者胃部不适的问题。此外,选择清淡的食物也有助于平衡我们的身体内的营养。清淡的蔬菜、水果、瘦肉,以及一些富含蛋白质和纤维的食物可以让我们得到足够的营养,从而保持健康的身体。另外,清淡的饮食还有助于控制体重。因为清淡的食物通常含有较低的热量和脂肪,所以食用清淡的食物能够帮助我们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和相关的健康问题。清淡的食物还有助于调整我们的味觉。久吃重口味食物会让我们的味蕾麻木,对于清淡的食物很难感受到它的味道。而选择清淡的食物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和享受食物的原本味道。总之,饮食宜清淡适量,不仅有利于消化吸收、营养均衡和体重控制,还有助于调整味觉,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持健康。除了清淡的食物,我们还应该确保饮食适量。适量的饮食意味着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活动水平来合理安排每餐的食量。过量的摄入会导致能量过剩,容易引发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相反,摄入过少会导致营养不足,影响身体健康和免疫功能。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增加排便次数,减少便秘发生的机会。可以选择各类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冷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饮食习惯,它对我们的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冷饮通常指的是低温或冰冻的饮料,如冰淇淋、冰沙、冷饮等。虽然冷饮在炎热的夏季给人们带来了清爽和舒缓的感觉,但过度食用冷饮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07月03日

    169个缘友都在看

  • 小暑是夏季的节气。在农历阳历中,小暑一般出现在7月6日或者7日。它标志着气温逐渐升高,炎热的夏季即将到小暑是什么季节的节气?嵇康在《养生论》中说夏季炎热,“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也。”其实就是心静自然凉的意思。所以夏季,尤其是大暑这样炎热躁动的时节,更应该要静心安神。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吗相关内容,一起去看看吧!小暑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一般出现在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小暑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夏天进一步加热的开始。在这个时候,大地上的温度越来越高,气候逐渐变得更加炎热。小暑的气候特征小暑是夏季气温最高的时期之一,这个时候天气一般特别炎热。此时,很多地区出现高温天气,气温常常超过30摄氏度,甚至更高。同时,炎热的天气还常常伴随着湿度较高的现象,使人感到闷热难耐。另外,由于小暑前后的降水相对较少,地下水资源开始消耗加快。农作物也在这段时间里面继续生长,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加快,需要更多的水分来满足需求。小暑的饮食与养生在小暑期间,由于天气炎热,人们容易出现口渴和排汗过多等情况。因此,适当多喝水是非常重要的。此外,由于夏季气温高,胃肠功能相对较弱,消化能力下降,所以在饮食上应避免暴饮暴食,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免给胃部加重负担。同时,在小暑期间,应注意防暑降温。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活动,外出时要及时戴好遮阳帽、涂抹防晒霜等防晒措施。室内也要做好降温工作,如保持室内通风、开启空调等,以确保身体的舒适感。小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吗?在中国的24节气中,小暑是位于立夏和大暑之间的一个节气。它通常在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时开始。虽然小暑是夏季节气之一,但并不一定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需要注意的是,各地的气候状况因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而异,所以有些地方可能会在小暑期间经历更高的温度,而有些地方则可能在其他节气时所面临的炎热程度更高。事实上,在大部分地区中,最热的季节通常是大暑和立夏之间的一段时间。大暑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夏季的高温期通常会持续到这个节气之后。因此,大暑往往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小暑作为夏季的开始,标志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和夏季的来临,但不一定是最热的时候。不同地区的气温变化和炎热程度会有所不同。对于人们来说,保持适当的防暑措施和饮食习惯,以及合理地安排活动,是更加重要的。除了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之外,小暑是否成为最热的节气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首先,太阳的位置对气温有很大的影响。夏至时太阳直射地球的北回归线,这是北半球夏季阳光最直射的时候,因此气温往往在夏至之后逐渐升高,而夏至之前则往往较为凉爽。其次,气候现象也会对小暑的热度产生影响。例如,暴雨和台风等天气现象可能会在小暑期间出现,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闷热和高湿度的天气,使得小暑期间感觉更加炎热。此外,气候变化也会对温度产生影响。如果某地区正处于热浪或高温持续的气候变化中,那么小暑可能会成为最热的节气。总的来说,虽然小暑作为夏季的开始,标志着气温逐渐升高,但是在大部分地区,最热的时期往往是小暑之后的时间段。因此,无论小暑是否是最热的节气,我们都应该注意防暑措施,并适应气温变化,以保持健康和舒适。

    07月03日

    152个缘友都在看

  •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为小暑。小暑标志着夏季正式进入,天气也会逐渐炎热起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小暑是农民朋友们重要的农事节点之一,表示着夏季的作物开始进入丰收季节,小暑是几月几号?小暑是农历的夏季节气,在每年的大约7月5日左右。今年小暑是7月7日。在小暑节气中,人们要以防暑降温为主要注意事项,这是因为小暑之后,天气会更加炎热。在这个时候,人们要多喝水,适当参加户外活动,注意保持身体健康。此外,小暑时期也是雷雨天气较为多发的时候,人们也要重视防范雷雨天气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在中医学中,小暑被视为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也是人体阳气的集中表现。因此,根据中医养生的理念,小暑是适宜进行阳气调养的时期。人们可以通过饮食调理和适当的运动来增强体质,预防暑病。在饮食方面,可以选择清凉解暑的食物,如绿豆汤、黄瓜、西瓜等,同时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在运动方面,适量的户外活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体内阳气的流动,但要避免在中午时段进行剧烈运动,以免中暑。此外,小暑也是旅游的热门季节。由于天气炎热,许多人选择到山区、海边或湖泊等地避暑度假。在这个时期,很多景区也会推出一些夏季特别活动,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例如举办夏季音乐节、水上运动比赛等。小暑是一年中夏季的开始,虽然还不是非常炎热,但已经有些热气腾腾了。在这一天,人们会通过一些特定的习俗和措施来适应和缓解高温天气带来的不适。除了上述提到的习俗和注意事项,小暑还与一些特定的农事活动密切相关。在农业社会中,小暑被视为稻谷的关键时期。这时期正值稻谷生长的黄金期,农民会在小暑这一天进行稻田的管理和农事活动,以确保丰收。例如,他们会清理田地、翻土、追肥等,确保稻苗能够顺利生长。同时,在小暑之后,人们会开始收获一些夏季作物,如葡萄、蔬菜和水果等。这是因为气温开始上升,这些作物逐渐成熟。因此,小暑也代表了丰收的开始。在医学上,小暑也被认为是一些疾病高发的季节。由于炎热的天气,人们容易出现中暑、脱水等问题。因此,在小暑这一天,人们会特别注意保护自己的健康,多饮水、清淡饮食,并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小暑虽然是一个炎热的季节,但只要我们注意多喝水、少晒太阳,选择透气的衣物以及做好防护措施,就能够度过一个健康、舒适的夏天。特别是对于易受高温影响的人群,更应该重视对身体的保护,以确保自身的安全和健康。另外,小暑期间也要注意饮食健康。高温天气下,人体消耗较大,容易导致胃口不佳和食欲减退。因此,我们应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清汤等,避免过多摄入油腻和辛辣食物。同时,合理安排进餐时间,避免在酷热的时段进食,以免加重身体负担。

    07月03日

    174个缘友都在看

  • 三伏天注意事项及养生有哪些?很多人都不知晓三伏天的厉害之处,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中暑生病,睡眠困乏,食欲下降,在这样的季节当中要多注意养生事项,甚至有的人讲起三伏天还有口诀呢,那么三伏天有需要注意的,可以看看三伏天注意事项口诀。夜卧早起。夏季合理睡眠时间应该是:就寝时间为22:00—23:00,起床时间为5:30—6:30。若夜晚不能早睡,午睡时间一般以30分钟至1小时为宜,时间过短达不到午休目的,时间过长不但会让人头脑发昏,肢体无力,还会影响夜间的睡眠质量。养阳驱邪。夏季阳气旺盛且常浮跃于外,反易被外邪所伤,如大汗则亡阳。换言之,在炎热的夏季,不宜进行大量运动,运动之后应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物质。调息静心。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宽阔,精神饱满,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忌湿气三伏天是一年中最闷热的时候,此时暑湿、湿热之邪容易侵袭人体,导致出现脾胃不和、胃口不佳、疲乏无力等症状,所以此时要做好祛湿工作。不宜吃燥热食物在夏天一定不能吃太多太热的食物,例如羊肉。现代医学认为,夏季炎热的刺激,令神经中枢处于紧张状态,内分泌腺的活动水平亦会有改变,引致消化能力不佳,胃口变差,不想进食。所以夏天最好多吃一些清淡少油的食物,这样会较易消化,而太过油腻的食物则不适宜,会令胃液分泌减少,胃部排空减慢。身湿季节,多进食清热除湿的食物,有助预防体内受湿热困扰,对解暑生津颇有帮助。相对而言,煎炸燥热的食物,则应少吃为妙。忌讳暴晒和缺水不仅会晒伤人体,还会损害人体的生理功能。三伏天吃很多冷饮是最忌讳的,因为容易引起血液凝固,会导致腹泻,消化不良,要懂得克制。三伏天暴晒是最忌讳的,因为这个时候的紫外线很厉害,会造成皮肤脱皮,红斑,甚至水泡。养生口诀夏至心静自然凉;早睡早起午休躺;暑伤津气炎热防;切忌饮食过寒凉;神清气和胸宽畅;户外防晒讲着装。

    07月01日

    185个缘友都在看

  • 三伏天是哪三伏,很多人对于三伏天的了解就只是一年里面最热的时候,其实三伏天是有层次的,三伏天也是有三个伏天组成,那么三伏天是哪三伏?三伏天指的是初伏、中伏、末伏。初伏是关于日历法的一种说法,指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三伏中头伏的第一天,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至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按中国的日历来说,是真正晨天的开始,初伏为10天,初伏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始(初入伏)。“初伏”天的特点是温度高,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在这种环境中,人会相对晚睡早起、休息时间减少;易出汗,会造成人体内部各种营养物质,特别是无机盐类的大量消耗;爱喝清凉饮料,食欲不振。整个人的身体状况处于相对低下的水平,摄入减少而消耗增多,故不少人夏季体重下降。中伏天,是很多人最烦恼的时候。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干支历的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入伏”后,全国多地将会进入持续高温模式。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入伏”后空气湿度增大,造成三伏天湿度高原因是,三伏天吹东南风,而东南方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空气潮湿,海风的潮湿造成了三伏天湿度大。三伏天”高温、高湿”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北方地区“高温、干燥”。末伏,是指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至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一天这时段,共10天。末伏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俗称“秋老虎”。末伏早晚较凉快,白天阳光依然剧烈。末伏作为“三伏”之一,所谓“伏”即是“暑气潜伏于地”之意,标志着一年里最炎热的时期;也有的解释是“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

    06月30日

    182个缘友都在看

  • 三伏天最热的原因,相信大家都会很清楚的知道,真正的夏天很热的时候应该是三伏天,而不是夏至,三伏天期间,很多干活的人也会减少出门频率,尽量选择早晨,那么三伏天为什么最热?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之夏霸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地球被浓密的大气层所包裹。太阳光并不直接加热靠近地面的空气,而是先加热地面。地面再通过红外辐射、空气对流和水分蒸发把热带给空气。每平方米的地表上面,有大约10吨的空气,可以储存大量的热。这就使地表的温度不会太高。到了晚上,这些热量又使地表的温度不致过低。这样,地球上的昼夜温差只有几摄氏度到十几摄氏度。火星上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就可以超过100摄氏度。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被太阳照射到的地方温度可达100到200摄氏度,而照射不到的部分温度又可以低到零下100到200摄氏度,就是因为周围没有空气的缓冲作用的缘故。三伏天主要吹来自太平洋的东南风,海风造成三伏天期间湿度大,而水的比热容大,潮湿的空气时能吸收大量的热量,因此三伏天往往会感到非常闷热,极易发生中暑现象。我国地形虽然多变,但三伏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从而导致三伏天期间天气变热。

    06月30日

    205个缘友都在看

  • 三伏天艾灸的最佳时间,很多人都知道三伏天是一年当中的养生好时机,因此会选择在三伏天的时候给自己进补或者进行一些养生的活动,比如艾灸,那么三伏天艾灸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三伏天艾灸一般选择上午11点左右的时间,为最佳时间。三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选择每伏的前3天来进行艾灸,这个时候效果最好,然后再选择11点左右的时间,因为在一天中11点是机体阳气最盛的时候,自身的阳气加上自然界的阳气,天人合一达到最佳的补阳效果。从中医的角度上来看,艾灸是属于热性的治疗方法,而下午是人体阳气下降、阴气上涨的时候,此时艾灸的话不仅起不到很好的作用,而且还有可能会导致精神振奋,从而会影响到晚上的睡眠质量,所以一般来说不建议在下午三点以后艾灸。中医认为,人体符合天道,一天当中,太阳在清晨升起,我们的阳气便与之一道,从早上开始升发,至午时达到最旺,后逐渐减退,夜晚时阳气蛰伏,阴气活跃,此消彼长,这是人体阴阳一个基本的循环。三伏灸有温阳补气,预防疾病、治疗疾病等好处。通过辛温通阳的药物,温热刺激的药物,能刺激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疏通气血等。辨证选择不同穴位,发挥穴位本身的治疗作用,通过刺激经络调整脏腑,来调整人体阴阳,从而产生补益效果,清除人体的阴寒、寒湿等症状,预防疾病。三伏灸对消化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儿童哮喘、过敏性鼻炎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06月30日

    171个缘友都在看

  • 夏满芒夏暑相连有几个节气分别是什么呢?24节气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蕴含了深刻悠久的文化内涵,它是我国独创的历法,具有严格的科学性,是古人对自然规律的严肃总结,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了解我国独有的节气文化能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节气是指二十四个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按照传统历法,一年分四季,每个季节有六个节气。夏满芒夏暑相连包含了六个节气,分别是: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夏: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5月5日-7日之间,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小满:二十四节气中的第8个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5月20日-22日之间,含义是夏熟作物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芒种:芒种,又名“忙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起始。斗指巳,太阳黄经达75°,于每年公历6月5-7日交节。夏至: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斗指午;太阳黄经90°;于公历6月21-22日交节。夏至是太阳北行的转折点,夏至这天过后太阳将走“回头路”,太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叫小暑节气。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位于黄经120°。大暑期间,中国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喝羊肉汤习俗。其气候特征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06月30日

    196个缘友都在看

老黄历

更多
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4
农历二零二五年 四月初七 青年节
乙巳蛇 庚辰龙 癸酉鸡 己未羊

今日生肖:

今日星座:金牛座

2022年
12月

老黄历吉日查询

更多
7天内
  • 7天内
  • 15天内
  • 30天内
  • 60天内
  • 90天内
移徙
  • 移徙
  • 嫁娶
  • 开市
  • 祈福
  • 求嗣
  • 出行
  • 安床
  • 安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