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乐> 老黄历> 二十四节气
24节气分别是什么?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代表了农耕的日期。二十四节气的风俗和由来很简单,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24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
  •     小暑是几月几号呢?2024小暑节气是在7月6号,我们正处于夏至这个节气,等到夏至结束之后,小暑就会到来,小暑之后,气温依旧保持逐渐上升的趋势,接下来小编具体介绍一下小暑的相关内容。    小暑是几月几号:今年小暑时间:2024年07月06日22:19:49星期六甲辰年(龙年)六月初一。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小暑期间,气温逐渐升高,天气开始变得炎热,但还没有达到最热的时候,因此称为“小暑”。每年公历7月6日—8日之间,当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为小暑节气。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我国多地自小暑起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小暑特征1.气候特征小暑节气标志着夏季的正式开始,阳光照射强烈,温度逐渐上升,但还没有进入炎热的天气。此时在大部分地区,白天温度约在28℃左右,夜间温度在15℃左右。小暑时节空气湿度大,需要保持适度的通风通气,以免影响徐徐的清风。2.农事特征小暑是夏季收获的开始。正是因为小暑时节,各种农作物陆续成熟,如冬小麦、春小麦、番茄、豆类等,所以此时也是夏收的高峰期。在小暑前后,农民们会忙着收成,割麦脱稻、晒谷、晒棉花等。同时,小暑也是夏季立秋前的最后一个节气,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的季节。3.节日文化小暑节气并没有明确的传统节日。但是,在小暑前后,人们经常会举办各种活动,如龙舟比赛、夏日野餐等,让人尽情放松自己,享受夏日的乐趣。此外,在北京和河南等地,还有一些民间传统节日,如小暑节或小暑日,人们通常在这个日子里,会到庙宇烧香祈求健康和安全。    小暑的习俗:1、逛庙会小暑时节,许多地方会举办夏季庙会来庆祝这个节气。人们可以在庙会上品尝美食,观看各种文艺表演,参与传统的游戏和竞技活动。庙会是人们欢庆节日、展示地方文化和民俗风情的一大盛事。2、喝夏季茶饮小暑时节人们增加饮用茶水,以清凉解暑。小暑饮茶的习俗源远流长,茶喝的不仅是为了解暑,同时还能清热降火、去除湿气,增强身体免疫力。一些常见的夏季茶饮包括菊花茶、绿豆汤、决明子茶等。3、丰收感恩小暑也是农耕文化中的重要节气,标志着农作物的生长进入了关键时期。在农村地区,人们常常会进行丰收祈福的仪式,感谢大地的恩赐,祈求来年的丰收。人们会举行庆祝活动,例如舞龙舞狮、打鼓、放鞭炮等,以表达对丰收的喜悦之情。4、捉虫子活动小暑之后,虫子开始大量滋生,给农田带来危害。为了防止虫害,一些地方会举行捉虫子活动。人们可以在农田里捉虫子,参加捉虫比赛,既能保护庄稼,又能增加乡村文化的繁荣和地方特色的展示。5、家庭装扮小暑时节,一些地方的人们会利用鲜花、彩带和灯笼等装饰自己的家庭。这样可以给家里增添节日的氛围,也向外界展示家庭的美好和富裕。    综上,就是小暑是几月几号,2024小暑节气是哪一天的具体内容。

    06月28日

    107个缘友都在看

  •     夏至下雨好还是晴天好呢?相对来说,下雨是更好的,夏至之后,气温会越来越高,对于农作物来说,夏至适量的下雨有利于农耕,接下来跟小编一起看看夏至当天是晴天好还是雨天好。夏至下雨好还是晴天好:夏至下雨是有好处的,夏至过后就是高温闷热的三伏天,如果夏至不下雨,则对农作物的成长有弊无利;夏至下雨,民间有夏至雨点值千金的说法,夏至的雨非常珍贵,夏至下雨,后面夏天的气候都会比较适合农耕。夏至期间,气温较高且日照充足,农作物生长迅速,此时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较大。适时的降雨可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水分需求,有利于庄稼的发芽出苗以及苗期的生长,进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然而,也需要注意,过多的雨水可能会让农田杂草迅速生长,与农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并可能成为病菌和害虫的寄主,对农作物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适量的降雨对农作物生长最有利。旱情严重的地区,适量的雨水是有益的,但具体晴天还是下雨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夏至节气的气候特征1、降水量大:夏至节气期间降水量是非常大的,这个时候正是盛夏到来的时候,所以在江南地区会多次出现暴雨天气,严重的时候还会有洪涝灾害;在江淮一带,还会有梅雨天气,空气变得非常潮湿阴冷,容易滋生霉菌、病菌;在北方地区,也会经常出现降雨,时不时地就有大雨、小雨或雷阵雨。2、日照长:夏至节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日照长,夏至那一天,正是北半球一年中日照长度最为漫长的时候,夏至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也是昼长夜短的,每天我们接收到的光照都非常多,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秋天。3、气温高:夏至节气到来的时候,气温是非常高的,虽然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但也是一年中少有的高温阶段,很容易会导致人中暑的情况发生,所以当夏至出现的时候,我们就要及时地避暑。夏至养生注意什么:1、合理饮食由于夏天比较炎热,容易使身体里面的水分大量流失,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可能会出现脱水的情况。因此要注意合理饮食,多喝温水,也可以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比如苹果、黄瓜等,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要的水分以及营养元素,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2、规律作息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长时间熬夜,否则可能会使身体的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生病概率。3、适当运动建议在日常生活中要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比如跑步、打太极拳等,能够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同时也能够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抗病能力。夏至吃什么:夏至面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和“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各地的面条品种很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炸酱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按照习俗,在燥热的盛夏吃一碗代表性的夏至面最应景不过了!凉丝丝,滑爽筋道,保准你食欲大增,吃到撑!吃馄饨在江南水乡的无锡,有着夏至日吃馄饨的习俗。馄饨,古人称其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而“馄饨”又与“浑沌”谐音。盘古开天,浑沌初分,吃了馄饨可得聪明。据长辈们说:“夏至吃馄饨,热天不疰夏。”夏至吃馄饨则又包含一种祈求平安度夏的良好愿望,吃过馄饨,为孩童秤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豌豆糕豌豆糕是南京地区的夏至风俗,每年夏至的时候,南京地区的老人就会要在家里面做一些豌豆糕给小孩吃,寓意着步步高和平安吉祥之意,而且豌豆糕开胃,而且能够在感受夏日丰收的同时开胃解暑。可用新鲜豌豆仁做的颜色嫩绿嫩绿的,有淡淡的清香味,给人很清凉的感觉。也可以用干的老豌豆做,那就要提前浸泡,最好去皮再蒸煮。夏至饼这一天,诸暨很多地方依旧有吃麦饼的习俗。谚云“夏至夏至,麦饼尽吃”。夏收完毕,新麦上市,所以有日吃面尝新的习俗,擀面制作薄饼,然后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或分赠亲友。夏至饼其貌不扬,吃起来却清新爽口、甜而不腻,乃老少皆宜的正宗绿色食品。夏至关于降雨的谚语:“夏至一场雨,一滴值千金”用千金来比喻一滴雨水的价值,雨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一滴”是夸张的说法,但是可以说明夏至下雨是好事。“夏至有了雨,好比秀才中了举”古时候秀才中举是一件大喜事,把夏至下雨和秀才中举放在一起,也说明夏至下雨的重要性,说明夏至下雨也是大喜事。“夏至有雨,仓里有米”古时候粮仓存粮的多少来表达庄稼是否丰收,如果粮仓里粮食充足,说明是好事。夏至里如果下了雨,粮仓里就有粮食,说明夏至下雨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最终能高产。    综上,就是夏至下雨好还是晴天好,夏至当天是晴天好还是雨天好的具体内容。

    06月27日

    104个缘友都在看

  •     夏至三庚入伏怎么算的一庚是几天呢?夏至三庚中的一庚是10天。入伏是从夏至开始数起,到第三个庚日的时候便是入伏,入伏也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需要注意防暑,接下来由小编具体为大家详解夏至三庚一庚是多少天。    夏至三庚入伏怎么算的一庚是几天:夏至三庚是指从夏至日开始算起,数到第三个庚日便是初伏的第一天。由于天干是十个,所以庚日是十天一个轮回。“庚”字便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字中的第7个字,每10天庚日重复一次。初伏持续的时间固定为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也是10天。一庚是十天,如果夏至那天是庚日,只要再过二十天就进伏了。如果庚日恰在夏至前一天,那么要过二十九天才能进伏。《初学记》说:“从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后伏,总称三伏。”也就是说立秋如果在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后,那么中伏就是十天,立秋如果在夏至后的第五个庚日后,那么中伏就是二十天。所以伏天有的年份三十天,有的年份四十天。初伏的第一天,古人称为“伏日”,也是一个比较重大的节日。天津至今还流传着“头伏饺子二伏面”的谚语,大概就是过伏日的遗风吧。今年三伏天,初伏为10天,中伏为20天,末伏为10天,一共是40天,又是一年“加长版”三伏天。具体时间如下:初伏时间:7月15日-7月24日,共10天。中伏时间:7月25日-8月13日,共20天。末伏时间:8月14日-8月23日,共10天。早入伏和晚入伏的判断方式早入伏和晚入伏的判断方式主要有两种,具体如下:第一种方式:根据农历时间来划分入伏的时间通常在农历的五月份或六月份。如果入伏当天的时间,在农历的五月份,那么就是“早入伏”;相反,如果入伏当天时间在农历六月份,就是“晚入伏”。例如,2023年7月11日入伏,对应的农历时间为五月二十四,因此可以判断为“早入伏”。第二种方式:根据庚日来划分民谚有“夏至三庚数头伏”的说法,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如果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出现的时间早,那么就是“早入伏”;反之,则为“晚入伏”。确切地说,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数10天到第四个庚日前一天为止,这10天就是初伏,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往后数10天到第五个庚日前一天为止,这10天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立秋后的第二个庚日之间的这10天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入伏要注意什么:防暑降温。避免在中午高温时段外出,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户外活动,注意遮阳,保持室内通风,使用风扇或空调等设备降温,并多饮水以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饮食调理。调整饮食以适应身体的需求,多食用一些清凉的食物,如绿豆、绿茶、苦瓜等,有助于清热解暑。减少辛辣和油腻食物的摄入,避免食用过多寒凉的食物,以免对消化系统造成负担。注意胃肠道保健。炎热的天气容易导致食欲不振、消化系统出现问题。入伏时节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变质食品和生冷食物。合理安排饮食时间,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增加粗纤维食物的摄入,如蔬菜和水果,有助于促进消化和排便。保持心理平衡。炎热的天气可能对人的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容易出现烦躁、易怒等情绪波动。入伏时节,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注意调节情绪,可以通过运动、阅读、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放松心情。适当锻炼。虽然天气炎热,但适当的运动对身体健康非常重要。选择凉爽的时间段进行户外活动,如早晨或傍晚。可以选择一些轻松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瑜伽、太极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注意夜间休息。入伏时节,夜间温度较高,容易影响睡眠质量。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通风,使用适量的被褥。避免使用过大声音的电风扇或空调,以免影响休息。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让身体获得充分的休息。夏至谚语:谚语一:夏至凉飕飕,三伏热死牛意思就是夏至如果比较凉爽的话,那么三伏天就会特别的热,而今年的夏至,在我们当地是比较冷的,温度也比较低,那么就预示着三伏天会特别的热。谚语二:端午来得晚,天热雨不冷民间有早端午和晚端午一说,今年因为出现了闰月,所以端午来的也比较迟,那么这就是典型的端午来的晚,这也就代表着今年的三伏天天气会异常的炎热,即使是下雨,温度依然会比较高。谚语三:早端午凉嗖嗖,晚端午热死牛这和前面一个谚语的意思类似,同样也是根据端午节的早晚,从而来判断,三伏天到底热不热,今年因为是晚端午,所以天气也会变得异常的炎热。    综上,就是夏至三庚入伏怎么算的一庚是几天,夏至三庚一庚是多少天的具体内容。

    06月26日

    119个缘友都在看

  •     夏至是代表夏天的开始吗?不是,夏至是指夏天的第四个节气,到了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白昼达到了一天最长的时间,之后气温会越来越高,接下来就由小编具体为大家详解夏至是夏天的即将到来吗。    夏至是代表夏天的开始吗:不代表夏天的开始。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于每年公历的6月20~22日交节。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因为此时接近地表的热量仍在积蓄,所以夏至过后的几十天中,气温往往还会持续升高。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也是重要的传统节日,古代称“夏节”“夏至节”。夏至的寓意是“阴长阳短”,代表着阴气开始显现,同时阳气开始衰减,预示着夏季正式开始。然而,夏至并非指夏天来到,“至”为极致的意思,即夏至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并非夏天的开始。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对于中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来说,夏至过后,正午太阳高度开始逐日降低;对于中国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区来说,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过后经南返,太阳再次直射后才开始逐日降低。夏至作为夏季的一个重要节气,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习俗活动,如祭神祀祖、消夏避伏、吃面条等,以庆祝丰收和避暑消夏。同时,夏至也是人们关注健康、调整作息的重要时刻,需要注意防暑降温、保持清淡饮食和适度运动等。    夏至的风俗:第一种传统风俗,祭神祀祖,在古代对这些仪式感很强烈,好像大多数的传统节日有这种祭祀,这是因为夏至到了,也是该收麦子的季节了,自古以来人们就有这个时节庆祝丰收、祭祀祖先的风俗,人们用这种方式来祈求平安,希望有个大丰收,更希望祖先们给保佑一年比一年好的美好愿望!也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天的五谷丰登”,因此,把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中。第二种传统风俗,消夏避伏,夏至到了,女人们开始互相赠送自己做的扇子,买的胭脂之类的小礼物,这些东西可以用来散去体内的热气,可以防生痱子。这是民间的一些风俗,而在宫廷之中,“夏至”之后,皇宫中会拿出往年存放的冰块,这些被叫着“冬藏夏用”的冰,说是可以用来“消夏避伏”,这些宫中夏至风俗,从周代开始,一朝朝的在延续下来。第三种夏至传统风俗,称人,这是一些民间的风俗,在不少地方都有,说夏至称人可以知道肥胖,更可以起到大吉大利。甚至地方俗称是“称人节”,为此还有着“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等的忌讳。第四种夏至传统风俗,给牛改善伙食。这是山东临沂一带流行风俗,牛在古代是一家人的生存希望,大多数农活全靠它了,因此这天,就给牛煮麦仁汤喝,据说牛喝了身体壮,能干活,不流汗。还有民谣作为证据:“春牛鞭,纸牛汉(公牛),麦仁汤,纸牛饭,甜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哈哈,和人差不多了。    夏至吃什么:1、凉面“冬至饺子夏至面”,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之说,夏至吃面是很多地方的重要习俗。同时,夏至是新麦时节,刚收割的麦子新磨成小麦粉做成面食,所以夏至吃面也有着食“新麦”的说法。夏至吃什么面,南北各有特色,南方的阳春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麻油凉拌面、冷面等。北方的打卤面和炸酱面。夏至虽然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却是炎夏的开—始,所以夏至吃面也叫“入伏面”。夏至这一天,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寒凉而伤肠胃,凉面最是可口,也是暑热难挡时候的最佳救赎。2、吃馄饨在我国南方有“夏至吃馄饨热天不疰夏”的说法,意思是夏天炎热又潮湿,人非常容易长痱子,后来人们就会在夏至这一天吃上一碗混沌,寓意着馄饨一吃,不长痱子。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古人称馄饨“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而“馄饨”又与“浑沌”谐音,所以夏至的时候吃馄饨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无论怎样,夏至吃馄饨都代表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3、喝凉汤夏至前后,气温升高,易闷热出汗。夏至也会食用清补凉汤、凉茶、酸梅汤等来避暑。夏日在北方,一碗酸梅汤,配以乌梅、山楂、甘草、陈皮、洛神花等,就可以起到解渴消暑作用,还能为身体补充必要的水分和糖分。南方一杯冬瓜茶,一碗绿豆汤、银耳汤等糖水,就可清凉降暑。冬瓜茶可以冬瓜加红糖熬制,也可冬瓜与生姜熬制。“冬至萝卜夏至姜,适时进食无病痛。”生姜防暑驱寒,夏至养生,生姜也不可少。在广东,夏日不止有糖水,还有凉茶。凉茶既不凉,也不是茶,多采用中草药熬制,如罗汉果五花茶(金银花、葛花、槐花、鸡蛋花、木棉花)、廿四味凉茶、癍痧凉茶(用二十余味中药熬制,据说其疗效不逊于刮痧)等。。茅根竹蔗水、菊花雪梨茶不算严格意义的凉茶,很多人爱喝。    综上,就是夏至是代表夏天的开始吗,夏至是指夏天即将到来吗的具体内容。

    06月26日

    123个缘友都在看

  •     夏至是白天最长的一天吗?是的,在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对于北半球的人来说白天时间最长,之后太阳直射点也将逐渐南移,但虽然白昼会变短,但之后的几十天气温会越来越高,接下来小编具体为大家介绍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吗。    夏至是白天最长的一天吗:是白天最长的一天。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夏至日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高,但当天温度并不是一年中最高的。因为此时接近地表的热量仍在积蓄,所以夏至过后的几十天中,气温往往还会持续升高。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也是重要的传统节日,古代称“夏节”“夏至节”。夏至气候特点和风俗:    特点:过了夏至,北半球各地的白昼开始逐渐变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中国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夏至避暑北池》也曾写到“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同时,夏至到来后,夜空星象也逐渐变成夏季星空。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夏至在中夏之位,即午位,午属阳;夏至虽然阳气较盛,且白昼最长,但却未必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因此时接近地表的热量仍在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夏至”是盛夏的起点。虽然还没有到一年当中最热的日子,但离“入伏”也不远了。从“夏至”起,经过三个“庚日”,便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风俗(1)祭神祀祖夏至是“四时八节”之一,民间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古代农耕社会的人们在安居乐业之余择日拜神祭祖便有了各种定期节日,拜神祭祖丰盛祭贡品发展出节日宴饮活动,也渐渐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庆祝方式,即所谓节庆民俗。(2)消夏避伏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3)吃面自古以来,中国一些地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夏至如何养生:1、防暑降温在夏季通常会出现气温过高的现象,而苦瓜属于一种寒性食物,在夏天适当地吃,可以起到缓解燥热的作用,而且具有消暑、降火的功效。此外,还可以适量食用绿豆、西瓜等食物,也可以起到防暑降温的作用。2、补充营养苦瓜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成分,适量食用可以为机体补充所需营养,若患者在夏季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可以适量食用苦瓜缓解。此外,还可以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等,有利于均衡营养,增强体质。3、注意合理膳食虽然夏季气温过高,但是患者需要注意合理膳食,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引起消化不良的情况,还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同时,应该少吃高糖、高盐的食物,如蛋糕、腌肉等,以免对胃肠道造成刺激,引起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不利于身体健康。三伏天吃什么食物对身体好:三伏天可以吃清热解暑的食物,比如绿豆汤、红豆薏米粥、冬瓜、苦瓜、丝瓜、番茄等,既可以清热利湿,改善烦热、口渴等不适,还可以预防中暑。三伏天是最为炎热的时候,但不要吃雪糕、冰激凌、冰镇西瓜等冰冷的食物,以免引起肠胃不适。如果是阳虚或体寒的人,可以适当吃些生姜、羊肉等食物。    综上,就是夏至是白天最长的一天吗,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吗的具体内容。

    06月26日

    141个缘友都在看

  •     夏至吃什么风俗食物有哪些呢?比如凉面、馄饨、凉汤、夏果、吃夏至蛋等,夏至之后,气温也就要越来越高,在适宜的节气吃适当的食物,有利于身体健康,接下来由小编具体分析夏至的饮食习俗。    夏至吃什么风俗食物: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也是重要的传统节日,古代称“夏节”“夏至节”。夏至节气的来临也就代表着炎热的夏季正式向我们走来。夏至节气过后,随之而来的就是三伏天啦。都说冬补三九,夏练三伏。马上就要到三伏天,在我们北方有一个老传统就是“补夏”,冬病夏治,所以夏至吃的传统食物也是非常多的,而这背后的每一种食物,每一样习俗,都是来自于祖先的智慧或者是美好的寓意。在夏至这一天,人们通常会吃一些寓意吉祥、养生健康的食物。1、凉面“冬至饺子夏至面”,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之说,夏至吃面是很多地方的重要习俗。同时,夏至是新麦时节,刚收割的麦子新磨成小麦粉做成面食,所以夏至吃面也有着食“新麦”的说法。夏至吃什么面,南北各有特色,南方的阳春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麻油凉拌面、冷面等。北方的打卤面和炸酱面。夏至虽然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却是炎夏的开—始,所以夏至吃面也叫“入伏面”。夏至这一天,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寒凉而伤肠胃,凉面最是可口,也是暑热难挡时候的最佳救赎。2、吃馄饨在我国南方有“夏至吃馄饨热天不疰夏”的说法,意思是夏天炎热又潮湿,人非常容易长痱子,后来人们就会在夏至这一天吃上一碗混沌,寓意着馄饨一吃,不长痱子。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古人称馄饨“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而“馄饨”又与“浑沌”谐音,所以夏至的时候吃馄饨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无论怎样,夏至吃馄饨都代表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3、喝凉汤夏至前后,气温升高,易闷热出汗。夏至也会食用清补凉汤、凉茶、酸梅汤等来避暑。夏日在北方,一碗酸梅汤,配以乌梅、山楂、甘草、陈皮、洛神花等,就可以起到解渴消暑作用,还能为身体补充必要的水分和糖分。南方一杯冬瓜茶,一碗绿豆汤、银耳汤等糖水,就可清凉降暑。冬瓜茶可以冬瓜加红糖熬制,也可冬瓜与生姜熬制。“冬至萝卜夏至姜,适时进食无病痛。”生姜防暑驱寒,夏至养生,生姜也不可少。在广东,夏日不止有糖水,还有凉茶。凉茶既不凉,也不是茶,多采用中草药熬制,如罗汉果五花茶(金银花、葛花、槐花、鸡蛋花、木棉花)、廿四味凉茶、癍痧凉茶(用二十余味中药熬制,据说其疗效不逊于刮痧)等。茅根竹蔗水、菊花雪梨茶不算严格意义的凉茶,很多人爱喝。4、吃夏果夏至后,杨梅、荔枝、西瓜、桃李等都是好的选择。广东有句俗语:“夏至食个荔,一年都无弊”。荔枝有健脾生津、理气止痛之功效,在容易口干舌燥的夏季,荔枝为水果中的养生佳品。荔枝非常美味,但是保鲜一直是个难题,且不能多吃哦。夏至享杨梅。“夏至杨梅红,小暑杨梅要出虫”,就是说,杨梅的采摘时间就只有一个节气——也就是半个月的时间。杨梅好吃,除了鲜吃之外,杨梅还可以泡酒、腌制、做酱、煮汤、做冰棍等等。江南人喜欢以白酒浸泡杨梅酿酒,喝后令人胃口大开,还能防中暑。炎热的夏天,冰爽脆甜的西瓜是消暑必备,夏至过后,天气潮湿、闷热,瓜类清淡可口,能够清热化湿帮助人体排毒排湿,最适合夏季食用。所以除了西瓜,还有香瓜、冬瓜、黄瓜、丝瓜。当然瓜类多性凉,适量食用。5.夏至羹和夏至蛋湖南衡阳、郴州、嘉禾等地区有流传谚语“夏至吃蛋,石板踩烂”。意思是,在夏至这一天,人们要煮鸡蛋,并将鸡蛋染色装入网袋中,系在少年、儿童胸前,一直到下午才能剥壳吃掉。传说这样可以让孩子强身健胃,行走有劲。而在湖南长沙,夏至羹是夏至当天不可缺少的饮食。夏至羹是用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当地有谚语“吃了夏至羹,麻石踩成坑”,和夏至蛋一样,夏至羹也代表了人们对于健康的美好愿望。    夏至风俗习惯:第一种传统风俗,祭神祀祖,在古代对这些仪式感很强烈,好像大多数的传统节日有这种祭祀,这是因为夏至到了,也是该收麦子的季节了,自古以来人们就有这个时节庆祝丰收、祭祀祖先的风俗,人们用这种方式来祈求平安,希望有个大丰收,更希望祖先们给保佑一年比一年好的美好愿望!也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天的五谷丰登”,因此,把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中。第二种传统风俗,消夏避伏,夏至到了,女人们开始互相赠送自己做的扇子,买的胭脂之类的小礼物,这些东西可以用来散去体内的热气,可以防生痱子。这是民间的一些风俗,而在宫廷之中,“夏至”之后,皇宫中会拿出往年存放的冰块,这些被叫着“冬藏夏用”的冰,说是可以用来“消夏避伏”,这些宫中夏至风俗,从周代开始,一朝朝的在延续下来。第三种夏至传统风俗,称人,这是一些民间的风俗,在不少地方都有,说夏至称人可以知道肥胖,更可以起到大吉大利。甚至地方俗称是“称人节”,为此还有着“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等的忌讳。第四种夏至传统风俗,给牛改善伙食。这是山东临沂一带流行风俗,牛在古代是一家人的生存希望,大多数农活全靠它了,因此这天,就给牛煮麦仁汤喝,据说牛喝了身体壮,能干活,不流汗。还有民谣作为证据:“春牛鞭,纸牛汉(公牛),麦仁汤,纸牛饭,甜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哈哈,和人差不多了。    综上,就是夏至吃什么风俗食物,夏至的饮食习俗的具体内容。

    06月26日

    114个缘友都在看

  •     夏至是入伏的第一天吗?不是,夏至的时间大致是在6月21日前后,而入伏是在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夏至之后气温会越来越高,需要注意防暑,接下来由小编具体为大家介绍夏至是伏天的开始吗。夏至是入伏的第一天吗?夏至不是伏天的开始。夏至这一天并不是入伏,夏至一般是在6月22日左右,这一天,天气开始渐渐变热,还伴随着雷雨天气。入伏一般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就开始入伏了。这里面的庚日一般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入伏指的是三伏天,这段时间是夏天最热的时候,包括初伏,中伏和末伏。夏至是农历五月或六月的一天,通常落在公历的6月21日前后。夏至之后的第九天或第十天,即农历七月初九或七月初十,标志着入伏的开始。需要注意的是,入伏的具体日期会因年份和地区而有所不同。由于农历是根据太阳和农作物的生长变化来确定的,因此与公历的日期并不完全对应。每年入伏的具体时间可以通过阴历日历或农历专家的指导来确定。2024年三伏天时间表今年三伏天,初伏为10天,中伏为20天,末伏为10天,一共是40天,又是一年“加长版”三伏天。具体时间如下:初伏时间:7月15日-7月24日,共10天。中伏时间:7月25日-8月13日,共20天。末伏时间:8月14日-8月23日,共10天。早入伏和晚入伏的判断方式早入伏和晚入伏的判断方式主要有两种,具体如下:第一种方式:根据农历时间来划分入伏的时间通常在农历的五月份或六月份。如果入伏当天的时间,在农历的五月份,那么就是“早入伏”;相反,如果入伏当天时间在农历六月份,就是“晚入伏”。例如,2023年7月11日入伏,对应的农历时间为五月二十四,因此可以判断为“早入伏”。第二种方式:根据庚日来划分民谚有“夏至三庚数头伏”的说法,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如果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出现的时间早,那么就是“早入伏”;反之,则为“晚入伏”。入伏要注意什么:防暑降温。避免在中午高温时段外出,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户外活动,注意遮阳,保持室内通风,使用风扇或空调等设备降温,并多饮水以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饮食调理。调整饮食以适应身体的需求,多食用一些清凉的食物,如绿豆、绿茶、苦瓜等,有助于清热解暑。减少辛辣和油腻食物的摄入,避免食用过多寒凉的食物,以免对消化系统造成负担。注意胃肠道保健。炎热的天气容易导致食欲不振、消化系统出现问题。入伏时节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变质食品和生冷食物。合理安排饮食时间,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增加粗纤维食物的摄入,如蔬菜和水果,有助于促进消化和排便。保持心理平衡。炎热的天气可能对人的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容易出现烦躁、易怒等情绪波动。入伏时节,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注意调节情绪,可以通过运动、阅读、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放松心情。适当锻炼。虽然天气炎热,但适当的运动对身体健康非常重要。选择凉爽的时间段进行户外活动,如早晨或傍晚。可以选择一些轻松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瑜伽、太极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注意夜间休息。入伏时节,夜间温度较高,容易影响睡眠质量。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通风,使用适量的被褥。避免使用过大声音的电风扇或空调,以免影响休息。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让身体获得充分的休息。三伏天吃什么食物对身体好三伏天可以吃清热解暑的食物,比如绿豆汤、红豆薏米粥、冬瓜、苦瓜、丝瓜、番茄等,既可以清热利湿,改善烦热、口渴等不适,还可以预防中暑。三伏天是最为炎热的时候,但不要吃雪糕、冰激凌、冰镇西瓜等冰冷的食物,以免引起肠胃不适。如果是阳虚或体寒的人,可以适当吃些生姜、羊肉等食物。    综上,就是夏至是入伏的第一天吗,夏至是伏天的开始吗的具体内容。

    06月26日

    138个缘友都在看

  •     今年夏至是哪一天2024年的呢?在2024年,夏至是6月21日,到了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日照时间达到最长,之后太阳直射点南移,白昼会慢慢缩短,接下来由小编具体为大家介绍一下2024夏至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    今年夏至是哪一天2024年的:2024夏至准确时间为2024年6月21日4点50分46秒。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公元前7世纪,古人用土圭测日影,发现“夏至”这一天,白天之长,日影之短,都达到了一年中的极限,所以叫作“夏至”。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2024年夏至是6月21日,星期五,农历五月十六。    夏至的寓意太阳的巅峰:夏至代表着太阳的高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最高。它象征着阳光和热量的最大化,代表着生命力和能量的顶峰。繁荣和丰收:夏至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时期,阳光和温暖的天气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夏至象征着农作物的繁荣和成熟,预示着丰收的季节即将到来。平衡和调和:夏至标志着阴阳之气的平衡和相互转换。在夏至这一天,阳气达到最高点,随后阳气逐渐减弱,阴气开始增长。夏至提醒人们要注意身体和精神的平衡,保持健康和和谐。自然循环和季节变迁:夏至是自然循环中的一个关键节点,它代表着季节的转折和变迁。它提醒人们自然界的周期性运行和变化,人们可以通过庆祝夏至来纪念和感激自然的循环与变化。    夏至的气候特点1、气温高夏至节气到来的时候,气温是非常高的,虽然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但也是一年中少有的高温阶段,很容易会导致人中暑的情况发生,所以当夏至出现的时候,我们就要及时地避暑。2、日照长夏至节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日照长,夏至那一天,正是北半球一年中日照长度最头漫长的时候,夏至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也是昼长夜短的,每天我们接收到的光照都非常多,这和情况一直维持到秋天。3、降水量大夏至节气期间降水量是非常大的,这个时候正是感夏到来的时候,所以在江南地区会多次出现暴雨天气,严重的时候还会有洪涝灾害;在江淮一带,还会有梅雨天气,空气变得非常潮湿阴冷,容易滋生霉菌、病菌;在北方地区,也会经常出现降雨,时不时地就有大雨、小雨或雷阵雨。    2024夏至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北京时间6月21日我们将迎来夏至节气,夏至是夏季的第4个节气,夏至在中夏之位,即在立夏当天正好平分了夏季。夏至是作为四时八节之一,是我国最早被确立的节气之一,早在周朝时期我们老祖宗就通过“土圭测日影”的方法确立夏至节气,这天正午十分太阳的影子最短。夏至的习俗1、吃夏至面夏至吃面的习俗历史悠久,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在夏至这一天,人们会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寓意着生活美满、身体健康。面条的种类丰富多样,有汤面、拌面、炒面等,各具特色,让人垂涎欲滴。2、祭地在古代,夏至是一个重要的祭祀节日。人们会举行盛大的祭地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习俗体现了古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也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3、饮夏至茶夏至时节,气温逐渐升高,人们容易感到疲惫和口渴。此时,饮用一杯清凉的夏至茶,不仅可以解暑消暑,还能提神醒脑、增强免疫力。夏至茶的种类繁多,有绿茶、菊花茶、薄荷茶等,各具特色,适合不同人群饮用。4、晒夏至书夏至时节,阳光明媚,正是晒书的好时节。人们会将家中的书籍拿出来晾晒,以防虫蛀和霉变。这一习俗不仅有利于保护书籍,还能让人们在晒书的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综上,就是今年夏至是哪一天2024年的,2024夏至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的具体内容。

    06月25日

    130个缘友都在看

  •     夏至日出日落时间是什么时候呢?夏至的日出是在早上5点16分日出。日落的时间是在18点43分12秒。然而每个地方的日出时间是不一样的,在夏至之后北半球的白昼会逐渐缩短,今天具体由小编为大家介绍夏至日出时间日落时间。    夏至日出日落时间:通常情况下夏至的日出时间是在早上5点16分日出。日落的时间是在18点43分12秒。夏至一日中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时间,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几乎直射北回归线,白昼时间达到最长,夏至之后白昼时间逐渐的缩短。而赤道地区永远都是6点日出。18点日落。且不同地方的日常和日落时间是不同的。具体可按照日出的时间日出时间=夜长/2。日落时间=24-日出时间计算。夏至日出时间会随着地方的不同而改变,一般来说,只有赤道上是不会变化,因为赤道上永远都是6点日出,18点日落。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每年阳历6月21日或22日就是夏至日。“夏”,即夏天,“至”,乃极也。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度,为夏至节气。夏至,最早在公元前722到公元前481年的春秋时代就已确立了。科学地说,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度27分),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越长。夏至节气,我国的海口市的日长时间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夏至以后,阳光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素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日照时长会根据不同的地方有所区别,也会根据不同的季节有所变化,甚至在不同的时间都会有不一样的时长。夏至日照时间是14小时40分钟,冬至日出7:19,日落16:59,昼长9小时40分钟。夏至和冬至的日照时间会因各地方纬度的不同而改变。赤道地区:夏至日昼长12小时。南北纬20度地区:夏至日昼长13小时13分。南北纬40度地区:夏至日昼长14小时51分。南北纬60度地区:夏至日昼长18小时29分。    夏至气候特征:1、夏至代表炎热天气的到来虽然说夏季早就到了,天气也热了不少。但是夏至节气到来,则代表着炎热的天气到来。一年中炎热的天气,就是从夏至开始的,夏至之后炎热天气会增多,而且也会变得更热。所以说,大家要记得做好防暑准备,避免在炎热的天气中中暑。2、夏至到了雨水变多夏至时节正是江南梅雨季节,那是因为该时期空气非常的潮湿,冷暖空气交汇,进而造成了阴雨连绵的天气。注意了,在这样的天气下,东西容易发霉,人体也会感到各种的不适,比如说容易患上肠道疾病。除此之外,在夏至期间还可能出现暴雨天气,雨水增多很容易形成洪水。为了安全着想,大家在暴雨天气情况下,尽量少出门,而且要时刻带好伞。避免遇到雨水天气的时候,可以遮挡雨水,避免身体被雨水弄湿。若是不注意避雨,就会被雨水淋湿,身体不能及时被擦干的话,就容易着凉的。夏至吃什么传统食物:1、夏至面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日,最不能少的就是那一碗细水长流的“夏至面”。夏至面是汉族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地区。夏至虽不是夏天最热的时候,但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人们从夏至开始改变饮食,以热量低、便于制作、清凉的食品为主要饮食,面条通常为一般家庭的首选。所以,夏至面也叫做“入伏面”。2、夏至蛋我国的衡阳、郴州、永州和湘西吃夏至蛋。在夏至日,把鸡蛋煮熟,剥了蛋壳之后加入红枣煮汤来吃。在湘南一带,主要是桂阳、嘉禾。夏至当天早上起床,把鸡蛋煮熟,然后用红色染料染红,之后用小网装上,再系在儿童的胸前,一直挂到中午或者下午再吃掉鸡蛋。3、夏至羹夏至羹主要盛行的地区是我国湖南长沙地界,每年夏至的时候,长沙人都会用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汤丸食用,鼠曲草是当季的野菜,食用后可以滋补身体,对于夏天苦夏有很好的预防作用。4、夏至饼夏至的时候夏收已经完成,此时新麦上市,有不少的人用新麦调糊糊,将其摊成薄饼,烤熟后食用,并且在上面放上很多青菜,例如青豆、豆荚、豆腐、腊肉、生菜等食物。    综上,就是夏至日出日落时间,夏至日出时间日落时间的具体内容。

    06月25日

    124个缘友都在看

  •     夏至是夏天开始还是结束呢?夏至既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夏至是炎热夏天的开始,太阳直射点也将逐渐南移,到了夏至之后气温会越来越高,接下来由小编具体介绍夏至是夏天的开始吗。夏至是夏天开始还是结束:夏至不是夏天的开始,也不是夏天的结束,而是盛夏的开始。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每年阳历6月21日或22日就是夏至日。“夏”,即夏天,“至”,乃极也。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盛夏的开始。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对于中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过后,正午太阳高度开始逐日降低;对于中国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来说,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过后经南返后太阳再次直射后才开始逐日降低。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1、夏至代表炎热天气的到来虽然说夏季早就到了,天气也热了不少。但是夏至节气到来,则代表着炎热的天气到来。一年中炎热的天气,就是从夏至开始的,夏至之后炎热天气会增多,而且也会变得更热。所以说,大家要记得做好防暑准备,避免在炎热的天气中中暑。2、夏至到了雨水变多夏至时节正是江南梅雨季节,那是因为该时期空气非常的潮湿,冷暖空气交汇,进而造成了阴雨连绵的天气。注意了,在这样的天气下,东西容易发霉,人体也会感到各种的不适,比如说容易患上肠道疾病。除此之外,在夏至期间还可能出现暴雨天气,雨水增多很容易形成洪水。为了安全着想,大家在暴雨天气情况下,尽量少出门,而且要时刻带好伞。避免遇到雨水天气的时候,可以遮挡雨水,避免身体被雨水弄湿。若是不注意避雨,就会被雨水淋湿,身体不能及时被擦干的话,就容易着凉的。夏至的习俗:消夏避伏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竟而成为制度。“夏至”食品“麦粽”与“夏至饼”:江南食俗,一般有麦粽、角黍、李子、馄饨、汤面等。《吴江县志》:“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不仅食“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夏至日,农家还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或分赠亲友。祭神祀祖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夏至吃什么传统食物:1、夏至面在我国北方地区有一句话叫“冬至馄饨夏至面”,说的就是冬至和夏至这两个节气时的饮食风俗,每年夏至的时候,温度都会开始变得炎热气起来,此时,再吃一些热食就十分的燥热了,因此,每到夏至时分,凉面等冷食就开始热卖了。2、夏至蛋所谓夏至蛋就是到了夏至这天后,早上将鸡蛋煮熟,剥壳后加上红枣煮汤食用,人们管这个叫吃夏至蛋,吃夏至蛋的风俗主要在我国湖南地区盛行,人们认为,夏至这天吃了夏至蛋可以强身健体、滋养身体。3、夏至羹夏至羹主要盛行的地区是我国湖南长沙地界,每年夏至的时候,长沙人都会用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汤丸食用,鼠曲草是当季的野菜,食用后可以滋补身体,对于夏天苦夏有很好的预防作用。4、夏至饼夏至的时候夏收已经完成,此时新麦上市,有不少的人用新麦调糊糊,将其摊成薄饼,烤熟后食用,并且在上面放上很多青菜,例如青豆、豆荚、豆腐、腊肉、生菜等食物。    综上,就是夏至是夏天开始还是结束,夏至是夏天的开始吗的具体内容。

    06月25日

    115个缘友都在看

老黄历

更多
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29
农历二零二五年 四月初二
乙巳蛇 庚辰龙 戊辰龙 乙卯兔

今日生肖:

今日星座:金牛座

2022年
12月

老黄历吉日查询

更多
7天内
  • 7天内
  • 15天内
  • 30天内
  • 60天内
  • 90天内
移徙
  • 移徙
  • 嫁娶
  • 开市
  • 祈福
  • 求嗣
  • 出行
  • 安床
  • 安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