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乐> 老黄历> 二十四节气
24节气分别是什么?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代表了农耕的日期。二十四节气的风俗和由来很简单,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24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
  • 芒种节气的来历和风俗,很多人对于节气的认识也只是知道有二十四节气,其实这里面蕴含着很多来历与风俗,节气的命名和时间都是有讲究,并不是随意确定的,那么芒种节气的来历和风俗都有哪些?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时太阳到达黄经75°。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芒种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农历书说:“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意思是讲,芒种节气适合种植有芒的谷类作物;其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过此即失效。民谚“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芒种是一个耕种忙碌的节气,民间也称其为“忙种”。这个时节,正是南方种稻与北方收麦之时。安苗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送花神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经六月,百花开始凋零,古时民间一般在芒种日举行送花神仪式,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期待来年再次相见。此风俗现今已经不存在了。

    11月05日

    199个缘友都在看

  • 芒种节气的含义是什么呢?在二十四节气当中,有个节气叫做芒种,而每个节气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其中芒种节气的含义对很多人来说很重要,这时候是大家都忙于农业的时候,而农业是最基础的产业,是大家最离不开的,所以对于芒种这个节气大家也是相当的重视。    芒种节气的含义芒种节气的含义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是一个典型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是农业耕种最忙的季节。处在小满和夏至之间,是处在转折期的一个节气。字面意思在农业生产上,一方面是小季的禾谷类有芒种物已经成熟,必须及时收获;另一方面必须抓紧时间,抢种大春作物,及时移栽水稻。芒种节气的含义,芒种,指的是作物栽培的时节。简单来说,芒种是一个农事忙碌的节气,民间也称其为“忙种”。这时候正是南方养稻与北方收麦之时,南方人们忙着插秧播种,而北方人们则忙着收麦。长其夏至,短其冬至,在芒种期间,太阳将逐日靠近它在北半球运行轨迹的最北端,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的日子也就要到了。芒种节气的含义,“芒种”又叫“忙种”,是一个典型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思是指大麦、小麦等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芒种节气的含义,芒种的气候特征是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这个时节很适宜南方地区的水稻播种。因此,芒种实际上是谷类作物耕播的节令。同时,芒种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由于天气炎热,已经进入典型的夏季,农事种作都以这一时节为界。如果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芒种节气的寓意和象征芒种节气寓意着农作物的成熟和丰收,象征着健康、生机、感恩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正式开始,也是农作物进入成熟阶段的时期。在这个时节,农田里的庄稼已经长势良好,人们开始忙于收割农作物,庆祝丰收的到来。芒种不仅是一个农事活动的重要节点,也是农民对大地的感恩时刻。人们通过举行祭祀仪式,祈求农作物的丰收和庄稼的健康,表达对大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芒种节气还象征着健康和生机。在这个时候,大地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农作物蓬勃生长,自然界的植物和动物也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这不仅是对当前季节的庆祝,也是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期待的重要时刻。此外,芒种节气作为中国古老农耕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代表了自然界的循环和周期性。它提醒着人们大自然的变化是永恒的,农作物的生长季节也是一个循环不息的过程。因此,芒种节气不仅是一个庆祝丰收、感恩大地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重要时刻,也是人们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努力的重要象征芒种的传统习俗1.大扫除:芒种是夏季的开始,因此在这个节气的前后,人们会进行大扫除,清扫房屋和周围的环境。这不仅有助于保持卫生和防止疾病,也具有一定的精神意义,即为新的季节和生活创造一个更加舒适和整洁的环境。2.祭祖:芒种时节也是祭祖的重要日子。许多地方的习俗中,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坟墓或祠堂,烧香祭奠,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3.敬老:芒种正值酷暑季节,老年人的身体容易受到影响。因此,在芒种时节,人们也会特别关注老人的健康和安全,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照顾。4.吃芒果:芒种的名字中包含了“芒”这个字,这个字与芒果的发音相同,因此芒种时节也成为了吃芒果的盛宴。芒果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5.祈福:在许多地方,人们会在芒种这个节气的前后,前往寺庙或道观,祈求健康、平安、丰收等等。这些祈福活动不仅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还是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和祝愿。

    11月05日

    828个缘友都在看

  • 在农历当中会标注各个节气,很多人就很好奇24节气是怎么来的,虽然说现在对二十四节气没那么看重,但这也是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所以有的人还是会过节气。但是二十四节气的划分是怎么划分的,也同样让人感到好奇。24节气萌生于三千多年前,它的产生与太阳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西晋哲学家杨泉在《物理论》中记载:“畴昔神农始治农功,正节气,审寒温,以为早晚之期,故立历日。”这番话说明设立节气的初衷就是为了“治农功”。古人经过日积月累的观察,发现每年腊月的某一天日影最长,六月的某一天日影最短。日影最长的那一天被称为日长至,也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最短的那一天被称为日短至,就是夏至。后来,在此基础上,人们又发现了春分和秋分。这样,人们就最先确定了四个节气。西汉武帝时期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采用圭表测影法在黄河流域测定节气。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来自三百多年前订立的依据太阳黄阳度数划分。在历史发展中“二十四节气”被列入农历,成为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了汉初,《淮南子·天文训》增补了小满和大雪两个节气,形成了完整的节气系统。以黄河流域为基准。将一年分割为24段,约15天一个节气。

    11月05日

    215个缘友都在看

  • 小满节气的特点和风俗,小满其实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节气,很多人都没注意到这个节气的到来,但是有些地区还是很注重小满节气的特点和风俗,到了这一天天气也开始发生变化,总之每个节气都有其特点,仔细观察以后就能发现,所以这么重要的小满节气不要忽视。那么,小满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有哪些呢?    小满节气的特点和风俗小满节气的特点和风俗,小满节气的特点是气降雨多、雨量大,南方进入炎热的夏季,北方气温逐渐与南方持平。小满节气后我国南方雨水渐盛,不过在北方小满节气期间降雨很少或无雨,气温会上升很快,而且日照时间最长。小满以后,黄河以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出现35°C以上的高温天气,这时还应注意作好防暑工作。小满节气的特点和风俗,小满节气的风俗有祭车神、祭蚕神、绕三灵、收种和抢水。旧时水车车水排灌为农村大事,谚云:“小满动三车”,水车例于小满时启动。此前,农户以村圩为单位举行“抢水”仪式,行于海宁一带,有演习之意。小满节气的特点和风俗,而祭车神亦为农村古俗,此时农田里的庄稼需要充裕的水分,那么我们的农民伯伯便忙着踏水车翻水,过去水车车水排灌是农村大事,故农家会在车水前祭车神。小满节气的特点和风俗,其三是祭蚕神诞辰。小满节相传为蚕神诞辰,所以在这一天,我国以养蚕着称的江浙一带也很热闹。小满节时值初夏,蚕茧结成,正待采摘缫丝,栽桑养蚕是江南农村的传统副业,家蚕全身是宝,及乡民的家食之源,人们对它充满期待的感激之情。于是这个节日便充满着浓郁的江浙地方风情。小满节气的特点和风俗,忙收种。小满时节正是农忙之时,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农忙,例如黄河流域的忙着收麦打场;东北区域则忙着下种棉花、小麦等。小满节气的特点和风俗,绕三灵。“绕三灵”流行于云南大理等地,在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小满节气前后,被称白族人民的狂欢节。小满节气养生吃什么1.鲍鱼鲍鱼具有养血柔肝、滋阴清热、益精明目、利湿行痹的功效,适用于阴虚内热、血枯经闭、乳汁不足、阴虚阳亢、夜盲内障,以及湿热内蕴所致的五淋、黄疸等病症。2.高梁有健脾益肾、渗湿止痢的功效,适用于小儿消化不良、湿热吐泻、下痢等症。3.扁豆扁豆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等功效,适用于暑湿吐泻,脾虚呕吐、食少便溏、泄泻水肿、赤白带下等病症。4.黄花鱼黄花鱼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适用于消渴引饮、虚弱乏力、脾虚食少、小便不利等。5.马齿苋马齿苋具有清热祛湿、散血消肿等功效,适用于急性肠炎、痢疾、尿血、小便热淋、黄疸、牙龈炎等病症。6.苦瓜夏季吃点苦瓜是清热解毒的一剂良方。苦瓜具有清热、养血益气、补肾健脾、滋肝明目的功效,对治疗痢疾、疮肿、中暑发热、痱子过多、结膜炎等病有一定的功效。苦瓜中的苦瓜素被誉为“脂肪杀手”能使摄取脂肪和多糖减少。7.野蒜又名薤白、薤根,藠子,小独蒜,薤白头小蒜、小根菜。呈不规则卵圆形,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底部有突起的鳞茎盘。它的茎叶长得很像蒜,也有葱、蒜的味道。8.枸杞苗小满养生可以多吃枸杞苗。枸杞苗又叫枸杞尖。中医认为,枸杞苗全株性凉,味甘苦,具有清热除烦、滋阴明目的作用。适于治疗阴虚发热、消渴口干、手足心热以及肝肾亏虚、两目干涩、虚火牙痛等病症。小满谚语1、小满好插田,芒种快种豆。2、小满节无雨,黄梅节少雨。3、大雨下在小满前,农民不愁水灌田。4、小满栽秧家把家,芒种栽秧普天下。5、小满有雨豌豆收,小满无雨豌豆丢。6、大雨下在小满前,农民不愁水灌田。7、小满十八天,青麦也成面。8、小满种胡麻,至老也开花。9、小满过后温度升,时时注意防鱼病。10、小满天赶天,芒种刻赶刻。11、小满栽早禾,不够养鸭婆。12、小满芝麻芒种谷,过了立夏种黍黍。13、小满大风,树头要空。14、小满不满,芒种开镰。15、小满麦渐黄,夏至稻花香

    11月05日

    305个缘友都在看

  • 小满节气的到来会提醒人们,大家也知道这时候开始天气开始热起来,雨水也逐渐增多。很多人都很关心气候的变化,要是迎来盛夏就会做好降暑的准备,不过对于吃货来说,最关心的是小满节气吃什么传统食物,这时候有很多应季的食物上市了。吃苦菜吃苦菜是小满的风俗。苦菜是人们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小满时节饮食以清淡为宜,而过去这个时候,正是各类野菜上市的时候,包括苦菜在内的野菜。有俗语称,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这天民间有着小满吃野菜、苦菜,清热解毒的习俗。麦糕饼在南方,有说法称小满是蚕神的生日,因为南方养蚕较多,小满时节是幼蚕孵出的重要时间点,因而重视“祭蚕神”。这时人们会以米粉或面粉为原料,制成形似蚕茧的麦糕麦饼来食用,这也寓意着期盼蚕茧能够丰收。吃枇杷“小满枇杷半坡黄”。时鲜水果里,大概只有枇杷的上市是“正当时”。枇杷这种水果,时令性强,并且上市时间短,因此想吃必须要抓住时间。重庆人对枇杷也是情有独钟,每到这个时节,可以看到街边的小摊上装满了黄澄澄的枇杷,还有许多人会将枇杷制作成枇杷膏,用于化痰止咳。枸杞苗在西北宁夏地区,小满节气流行吃枸杞苗,又叫枸杞尖。这一时期的枸杞苗正好生长旺盛,是人们喜欢吃的一种菜。常见的吃法是摘取枸杞苗直接煮汤食用,也可以做蛋炒枸杞苗。蒲公英蒲公英别名叫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等。蒲公英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及钾等营养物质。蒲公英味甘微苦,性寒。蒲公英有利尿、患泻、退黄疸、利胆等作用。蒲公英可以生吃、炒食、煲汤,是药食兼用的食物。

    11月05日

    243个缘友都在看

  • 大家都知道有二十四节气,就是不知道二十四节气分别是什么,按照顺序的话完全记不住,总共数量还是比较多的,因此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不过知道二十四节气分别是什么以后,对气候的掌握会更加清楚,懂得什么时候天气会变热什么时候会变冷。二十四节气分别是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立春代表春季的开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按照四等分,平均分了一年。廿四节气与干支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在历史发展中廿四节气被列入农历,成为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众所周知,太阳并不总是垂直照耀着地球赤道。太阳的最高点在地球的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来回走动。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中国所在的北半球是“夏至”,就是“最夏天”的意思。夏至和冬至的提出,相当于把一年作了二等分。到了战国后期,古人进一步把一年作了八等分,于是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共八个节气。夏至、冬至,分别指白天最长和黑夜最长,合称“二至”,“至”为极致。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经历史发展,农历吸纳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使其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也就成为了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11月05日

    432个缘友都在看

  • 大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相信大家对于二十四节气都会很熟悉,昨天7.7刚好是正值二十四节气当中的小暑,小暑的到来也就意味真正的夏天要来了,夏满芒夏暑相连,这个节气歌就是形容夏季的,小暑过后就是大暑,那么大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有哪些?    大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大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特点大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大暑节气正值“三伏”,是我国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许多地区的气温达35度以上,俗称的“三大火炉”也最旺。每到大暑时节,由于气温偏高又有雨水,细菌容易滋生,许多枯死的植物潮湿腐化,到了夜晚,经常可以看到萤火虫在腐草败叶上飞来飞去寻找食物。另外土壤高温潮湿,很适宜水稻等喜水作物的生长。三候是说在这雨热同季的潮热天气,天空中随时都会形成雨水落下。大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大暑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也是整年当中日照最强烈,最炎热潮湿的节气,且降水量也非常多的节气,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大暑节气的气候特征表现为雨热同期。大暑时节是喜温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也是雷阵雨最多的时节。这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除青藏高原及东北北部外,大部分地区天气炎热,35℃的高温已是司空见惯,经常还会出现40℃的高温天气,全国南北各地温度相差不大。    大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风俗送大暑船大暑时节,浙江台州沿海有送“大暑船”活动。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鼓号喧天,鞭炮齐鸣,街道两旁站满祈福的人群。“大暑船”最终被运送至码头,进行一系列祈福仪式。随后,这艘“大暑船”被渔船拉出渔港,在海上点燃,随水而去,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祥和。晒伏姜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当身体吃了寒凉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调房间里呆久后,喝杯伏姜能及时消除因肌体寒重造成的各种不适。    大暑节气的由来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根据大暑的热与不热,有不少预测后期天气的农谚,如短期预示的有“大暑热,田头歇;大暑凉,水满塘”,中期预示的有“大暑热,秋后凉”,长期预示的有“大暑热得慌,四个月无霜”、“大暑不热,冬天不冷”等。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节气,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思是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雨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说明了常常是这边下雨那边晴。    大暑节气的诗词大暑节气的诗词1《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唐·杜甫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林下有塌翼,水中无行舟。大暑节气的诗词2《大暑六月中》唐·元稹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瓜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绦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大暑节气的诗词3《夏夜叹》杜甫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大暑节气的诗词4《夏日》韦应物已谓心苦伤,如何日方永。无人不昼寝,独坐山中静。悟澹将遣虑,学空庶遗境。积俗易为侵,愁来复难整。大暑节气的诗词5《洞仙歌》宋·苏轼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11月05日

    244个缘友都在看

  • 很多新成立的节日大家还不是很了解,对于秋分来说,大家只知道是二十四节气里的其中一个节气,其实这一天已经被设为一个节日,所以不懂得秋分日设立为什么节日也不奇怪,因为这个节日正式成立没多久,不要再质疑秋分日是中国农民丰收节吗。自2018年起中国将每年农历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中国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第一个节日。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中秋节由“秋夕祭月”演变而来,设立这一节日将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地位,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从节气上看,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秋分时节硕果累累,最能体现丰收。另外,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昼夜平分,秋高气爽,既是秋收、秋耕、秋种的重要时节,也是稻谷飘香、蟹肥菊黄、踏秋赏景的大好时节。我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各地收获的时节有所不同,但多数地方都在秋季,秋收作物是大头。兼顾南北方把秋分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便于城乡群众、农民群众参与,也利于展示农业的丰收成果,包括科技成果和农民的创造,具有鲜明的农事特点。秋分当天日夜时间均等,而后夜愈长日愈短。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即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南半球相反。秋分时,地球绝大部分地区这一天昼夜均分,各12小时;在北极点与南极点附近,这一天可以观测到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秋分日之后,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11月05日

    201个缘友都在看

  • 一年的天气当中,很多人最不喜欢的就是三伏天,在这段时间内异常闷热,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劲了,因此大家会格外注意今年入伏从哪一天开始算起,也好提前做好防备,而每年的入伏时间都在改变,所以得看今年入伏从哪一天开始2022。2022年入伏是从2022年07月16日,星期六,农历壬寅虎年六月十八。今年的三伏天开始的日期是从夏至那天开始的第三个庚日开始算,入伏从新历的7月16日开始,至8月24日结束,入伏也叫初伏,是三伏天的第一个阶段,有十天,这个时候主要的特征就是昼长夜短。伏天的长短主要在中伏的差别上,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初伏)出现的时间不同,所以导致中伏的天数也不相同。中伏时间可能是10天,也可能有20天,导致有些年份的伏天是30天,有些是40天。入伏后不要对着空调吹风、吃过多冰冻食物等,会影响身体健康,可以适当锻炼,多吃蔬菜补充营养。三伏天天气比较闷热,湿气也比较重,很多人会出现没有精神、口干舌燥等症状。大家可以吃一些清凉降火的食物,比如荞麦、薏米等粗粮,可以起到祛湿的作用。比如红豆、绿豆等,也可以祛除湿气,可以通过煲汤来喝。平时最主要的还是要运动,多出汗。出汗也可以起到排湿的作用,可以把很多的细菌病毒通过汗液排出到体外。天气越炎热越要注意养生,炎热的夏天更不能冲凉。夏天冲凉对身体没有什么伤害,其实并不然。即使是进入三伏天之后,洗冷水澡依然对人有着很强的刺激性,冷水会刺激皮肤,甚至对于心脏也是有影响的。天气热的时候,水温可以适当降低,但是千万不要直接洗冷水澡。

    11月04日

    178个缘友都在看

  • 立秋作为秋天的第一个节气,大家都非常关注这一节气,因为这个节气是秋天的开始,所以很多人都盼着秋天的到来,很多农作物也能够收成了,所以具体到立秋时间几点都想知道,因此带来2022年什么时间立秋。2022年立秋节气时间是公历2022年8月7日20点28分57秒,农历壬寅年七月十号,星期日。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它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立秋之日凉风至”明确地把立秋与天凉联系起来。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节点。由于各地纬度、海拔高度等的不同,实际上是不可能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秋季的。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季即将来临,日期在每年公历的8月7日-9日之间。上古时代以斗柄指向确定季节交替,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季节变换有密切关系,当北斗星斗柄指向西南方位时为立秋节气。立秋天对农户盆友看起来至关重要,有民间谚语说:“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家不用劲”。它是说立秋天。假如听见打雷声,冬天时粮食作物便会减产;假如立秋天阳光明媚,必然能够顺顺当当的过生活,农活不容易有涝灾之忧,能够等着大丰收。秋季从立秋起至立冬结束,其起始与结束,是天体运行的结果。秋,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除此之外,也有“七月秋每样收,六月秋每样丢”,“秋前西北风立秋后雨,立秋后西北风干湖底”的叫法。

    11月04日

    224个缘友都在看

老黄历

更多
2025年04月25日 星期五
25
农历二零二五年 三月廿八
乙巳蛇 庚辰龙 甲子鼠 癸酉鸡

今日生肖:

今日星座:金牛座

2022年
12月

老黄历吉日查询

更多
7天内
  • 7天内
  • 15天内
  • 30天内
  • 60天内
  • 90天内
移徙
  • 移徙
  • 嫁娶
  • 开市
  • 祈福
  • 求嗣
  • 出行
  • 安床
  • 安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