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分别是什么?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代表了农耕的日期。二十四节气的风俗和由来很简单,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24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
-
小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有哪些?夏季已经进入中伏状态,三伏天也是小暑过后的才会有的高温天气,故小暑也是作为真正夏天来临的征兆,在小暑时节,有很多的特点和习俗,那么小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有哪些? 小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小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小暑前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小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小暑节气的特点是高温潮湿多雨,天气炎热,阳光猛烈,雷暴频繁,万物狂长。小暑时节,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小暑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是每年公历的7月6-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是炎热的意思,小暑指天气开始炎热,小暑的到来,标志着夏天的正式开始。小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晒书画衣物是小暑的习俗之一。小暑适逢六月初六日“天贶节”。据史书记载,此节始于宋代哲宗元符四年。“贶”即“赐”,即天赐之节。这是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属赐“冰麨”和“炒面”之因,故称天贶节。民间还有:晒书画、衣物等习俗。传说此日出晒后,去潮,去湿,防霉防蛀。故有:“六月六,晒红绿”的说法。小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吃暑羊”是鲁南和苏北地区在小暑时节的传统习俗。入暑之后,正值三夏刚过、秋收未到的夏闲时候,忙活半年的庄稼人便三五户-君群、七八家一伙吃起暑羊来。而此时喝着山泉水长大的小山羊,吃了数月的青草,已是肉质肥嫩、香气扑鼻。 小暑节气的谚语1.小暑打雷,大暑破圩。2.小暑温暾大暑热。3.东南风,雨太公。4.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雨吃饱饭。5.三伏不受旱,一亩增一石。6.小暑过,一日热三分。7.河道决口似瀑布,千人万人难挡住。8.日暖夜寒,东海也干。9.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10.雨过东风急,还得披蓑衣。11.伏天牲口保好膘,秋天种麦不为难。12.小暑若刮西南风,农家忙碌一场空。13.河道淤浅,水来外漫。14.鱼鳞天,不雨也风颠。15.防汛工作早张罗,水到不致荒手脚。16.东南风上不来,上来漫锅台。17.早晨下雨一天睛。18.小暑南风,大暑旱。19.春苗中耕带培土,防治病虫严把关。20.空闲地上种蔬菜,头伏萝卜不容缓。
11月07日
302个缘友都在看
-
夏至节气该如何防暑养生?夏至节气的到来也就意味着夏天真正的到来,全球温度都处于较高的状态,不会再冷热反复,“夏至”是盛夏的起点,同时也在告诉人们三伏天不远了,那么夏至节气该如何防暑养生?衣着清凉夏季不要穿得太厚,很多年轻人为了时尚喜欢穿牛仔服饰,夏至起不适合穿这种衣物。衣服的布料宜尽量选用棉质及亚麻,这样容易吸汗和透气。此外衣服颜色尽量以浅色为主,这样才能少吸热。定时喝水夏季防暑应该定时喝水,因为很多人中暑就是因为出汗量太多,体内脱水严重导致的。在这炎热的夏季里,多喝水才能为身体补充水分,弥补因为出汗流失的水分。其中,如果觉得白开水不好喝,那么可以选择喝薄荷茶、菊花茶等茶水,或者说可以喝些淡盐水、蜂蜜水等。但是千万不要喝饮料解渴,因为不管是奶茶,还是可乐、雪碧等,都含有大量的糖分,很多了以后很容易发胖。肥胖人更容易出汗,在夏季的时候,更容易中暑。生姜进补有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冬吃萝卜,夏吃姜""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都是对生姜所具有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作用所做的精辟的概括。夏季暑热,多数人食欲不振,而生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于防暑度夏有一定益处。晚睡早起中午打个盹夏季起居讲究晚睡早起中午打个盹。有人说,在夏至这天,是阳气最旺的之时,这时白昼达到最长、夜晚变为最短,当然养生也要顺应自然的特点,要注意阳气的流失。同时尽管天气很热,也不能不注重阴气的调理。所以在这个时节,为顺应自然界阴阳盛衰的变化,一般宜晚睡早起,并利用午休来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年老体弱者则应早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有7小时的睡眠时间。
11月06日
202个缘友都在看
-
古人芒种节气常做的活动有哪些?很多人对于二十四节气是比较了解的,但对于节气的习俗或者活动就没有太多的了解,比如刚过去的大暑节气,需要吃补,那么芒种有什么习俗?古人芒种节气常做的活动有哪些?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起始。斗指巳,太阳黄经达75°,于每年公历6月5-7日交节。“芒种”含义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这个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送花神就是古人在芒种节气常做的活动,相对应的迎花神活动则是在农历二月初二花朝节上进行的。芒种节气已经到了农历的五月,此时百花已经逐渐凋零,花神退位。因此我国民间就会举行祭祀花神的仪式来送花神,主要过程就是设案供物、焚香祭祀等。古人相信有专门的神衹管理人间百花,俗称为"花神”。花神在春季下凡安排百花开放,过了芒种以后,人间进入天会越来越热,不适合花朵开放,所以花神就在芒种这天回天庭,百姓就要在这一天为花神饯别,以感谢花神对人间的眷顾,期待明年再会。明清时期这一习俗曾非常流行,但现代人基本已经废弃不知。芒种时节有煮梅的食俗,这一食俗在夏朝便已经有了。正月开花的梅树在此时已经结出梅子。由于梅子味道酸涩,很难直接入口,所以需要加工后才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煮梅的方法有很多种,简单的一种是用糖与梅子一同煮或用糖与晒干的青梅混拌均匀使梅汁浸出,也有用盐与梅子一同煮或用盐与晒干的青梅混拌均匀使梅汁浸出,比较考究的还要在里面加人紫苏。
11月06日
260个缘友都在看
-
芒种后面是什么节气,芒种节气是属于夏季的,而且在我国是属于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同时也是代表丰收的时候,芒种过后天气也会开始发生变化,进入到了另一个节气,那么芒种后面是什么节气?芒种之后是夏至节气,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个节气,夏季的第4个节气,是仲夏中的第二个节气。芒种的时间在每年的6月5-7日,夏至的时间在每年的6月21-22日。每年太阳到达黄经90°时,节气由芒种转为夏至,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古语讲:“日长长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着名诗句。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诗人徐书信在《暑雨》一诗中,也对夏日雷雨天气进行了恰如其分的描述:“夏日熏风暑坐台,蛙鸣蝉噪袭尘埃。靑天霹雳金锣响,冷雨如钱扑面来。”夏至节气三物候: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夏至日阳气盛极到顶,故阳性的鹿角开始脱落;夏至过后阴气生,雄性的夏蝉感知了便鼓翼而鸣;喜阴的药草半夏,夏天过半后才生长,故名半夏。夏蝉古称蜩,大而黑,叫声清亮而稠长,俗称“知了”。另有一种蝉,立秋后才鸣,叫寒蝉,古称螗,小而绿,叫声尖锐而急促,俗称“都了”。夏至江南地区还有食鸭、鹅的习俗,这背后的原理与角黍相同。因为禽类脚爪为四爪,为偶数,根据古人的分类观念偶爪类动物属阴性动物;再者,鸭子、鹅都是水上动物,水中动物一般都被视为阴性动物。因此也就有了夏至“烹鹜”的民间食俗。
11月06日
357个缘友都在看
-
小满后面的节气是什么?小满节气是排在夏季节气的第二位,小满节气指的是雨水开始会增多,另一方面则是表示小麦的饱满程度,每个节气都具有特定的寓意,那么小满后面的节气是什么? 小满后面的节气是什么小满后面的节气是什么,小满后面的节气是芒种。对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来说,芒种一到,夏熟作物要收获,夏播作物要下地,春种庄稼要管理。收、种、管交替着,总体来说这是中国最忙的季节。小满后面的节气是什么,芒种节气的气候特点是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这期间高温天气频发,湿度大且多闷热,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出现高温天气的可能。芒种节气,我国南方的华南地区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江南地区进入梅雨。芒种节气,我国北方地区尚未进入雨季。在此期间,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龙江最北部的一些地区,还没有真正进入夏季以外,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一般来说都能够体验到夏天的炎热。小满后面的节气是什么,爱总结的中国农民很早就发现了“芒种”与“夏至”的气候存在着某种神秘的关系,他们总结出“芒种火烧天,夏至雨绵绵”这样一句谚语。意思是芒种时天气晴好,夏至节气则更容易阴雨绵绵。反之如果芒种时烟雨蒙蒙,那么夏至时则更容易晴空万里。小满后面的节气是什么,在一些地区,芒种时节有吃君踏菜的习俗。君踏菜是南方地区芒种节气前后的一种季节性蔬菜。吃君踏菜,寓意人们像君踏菜那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常年精力充沛,健康长寿。芒种的寓意和象征芒种的寓意和象征主要与农耕活动紧密相关,它标志着农忙时节的开始,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起始。芒种之名,寓意着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这个时节,气温逐渐升高、降雨逐渐增多,对农民来说是开启繁忙“午月”的关键节点。芒种在农耕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过此即失效。农谚“芒种不种,再种无用”强调了芒种时节及时耕耘的重要性。此外,芒种还象征着播种与收获,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在民间,芒种也被称为“忙种”,反映了这个时节农忙的景象。芒种的物候现象包括螳螂生、鵙始鸣、反舌无声等,这些现象都与自然界的生物活动紧密相关。在传统习俗方面,芒种有送花神、安苗、打泥巴仗、煮青梅等习俗,这些习俗不仅是对自然的一种敬畏和感恩,也寄托着对生活富足、家庭安康的美好憧憬。 芒种的诗句1、《伊犁记事诗》清洪亮吉芒种才过雪不霁,伊犁河外草初肥。生驹步步行难稳,恐有蛇从鼻观飞。2、五律芒种节芒种忙忙割,农家乐启镰。西风烘穗海,机械刈禾田。税赋千年免,粮仓万户填。麦收秧稻插,秋囤再攀巅。3、北固晚眺(窦常)水国芒种后,梅天风雨凉。露蚕开晚簇,江燕绕危樯。山趾北来固,潮头西去长。年年此登眺,人事几销亡。4、春夏之交衰病相仍过芒种始健戏作宋陆游药里关心百不知,可怜笔砚锁蛛丝。倒壶犹有暮春酒,开卷遂无初夏诗。户外逢人惊隔阔,灯前顾影叹支离。痴顽未伏常愁卧,鼓缶长谣乐圣时。
11月06日
241个缘友都在看
-
节气大雪的来历及故事,很多人对于二十四节气是很熟悉的,而且根据二十四节气编成的节气歌大部分都会背起来,比如,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里面的双雪指的是大雪和小雪,大雪并非是说会下很大的雪,那么节气大雪的来历及故事又是什么?大雪节气的由来每年公历12月7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时,即为“大雪”节气。我国古代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鹃鸥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这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不再鸣叫了;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大雪”是24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的节气。“大雪”并非是说雪很大,而是指大雪时节后降雪的肯能行更大,降雪范围更广。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常说,“瑞雪兆丰年”。严冬积雪覆盖大地,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降得很低,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积雪融化时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供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5倍,有一定的肥田作用。有“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农谚。故事:传说有一种寒鹗,长着四只脚,两只光秃秃的肉翅膀;在夏天的时候它全身长满了绚丽的羽毛,样子十分美丽,整天摇晃着羽毛。在大雪来临时,儿们修理窝巢,积聚食物,提前做好过冬的工作,而寒号乌却什么也不干,夜间它只能在石缝中,冻得不停叫,最后冻死在岩石缝中。
11月06日
1057个缘友都在看
-
春分节气的含义是什么?二十四节气是众所周知的,甚至都会背诵下来,二十四节气的存在就是方便每个人的记忆,那么每个季节都有划分六个节气,每个节气多代表的含义皆不同,那么春分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春分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春分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春分节气的含义是指季节平分和昼夜平分。春分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中国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处于各季的中间。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春分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春分之日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几乎全球昼夜.等长,都是12小时,此时北极点在经历了半年的黑夜后,在这一天初见阳光,而相对应的南极点则将在此日告别阳光,春分之后,阳光直射点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白天时间就开始变长,夜间时间就变短了,所不同的是南半球则变得昼短夜长。春分节气的含义是什么,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记载。春分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春分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华中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农谚。南方除了边缘山区以外,平均十有七、八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2℃以上,有利于水稻、玉米等作物播种,植树造林也非常适宜。但是,春分前后华南常常有一次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气温显着下降,最低气温可低至5℃以下。有时还有小股冷空气接踵而至,形成持续数天低温阴雨,对农业生产不利。根据这个特点,应充分利用天气预报,抓住冷尾暖头适时播种。 春分节气的习俗1.送春牛春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春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春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春”,说春人便叫“春官”。2.竖蛋在每年的春分这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3.春祭二月春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民间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幸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4.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慢慢地这也成了一个习俗。一年自春,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5.粘雀子嘴春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元,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元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扞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11月06日
562个缘友都在看
-
又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的是什么节?相信很多人对于二十四节气是很熟悉的,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节气的分布,比如春天的时候就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六个,那么又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的是什么节?在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的是是清明和冬至这两个。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清明节气,与岁时物候相关,常以指导农事,有天朗气清、春耕时宜之意;清明节日,是人们扫墓祭祖、慎终追远的日子;因为二者相融,让清明兼具自然和人文内涵。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节日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冬至这天,太阳虽低、白昼虽短,但是在气象上,冬至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实际上,由于地表尚有“积热”,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真正的严寒在冬至之后。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种气候意义的冬季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时至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
11月06日
411个缘友都在看
-
处暑的上一个节气是什么?大部分对于二十四节气还是较为了解的,因为二十四节气反应的是天气的变化,同时对于农民耕作丰收有很大的作用,需要把控好,那么处暑的上一个节气是什么?处暑的上一个节气是立秋,立秋是秋季的起点,秋季是从立秋开始到立冬结束。但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立秋还在暑热时段,尚末出暑,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才出暑,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立秋时,北斗指向西南。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在立秋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立秋,意味着降雨、风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季节转换,南方地区的降雨量、风暴、干湿度等变化明显;北方地区,这些变化不明显,变化明显的是气温。进入秋季后,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气候开始由夏季的多雨湿热开始向秋季的少雨干燥气候过渡。立秋在8月78或9日。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仍然一时暑气难消,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气候学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为秋季开始,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大部分地区的实际。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凉爽的秋天就要到来了。
11月06日
265个缘友都在看
-
寒霜降指的是哪两个节气?寒霜降是节气歌里面的一小截取段,完整的一句话是秋处露秋寒霜降,这句话描绘的便是秋季的节气,秋天的到来也就意味着天气将会变冷,那么寒霜降指的是哪两个节气?寒霜降指的是寒露和霜降这两个节气。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在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如果说“白露”是炎热向凉爽的过渡,“寒露”则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寒露节气过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热气慢慢退去,寒气渐生,昼夜的温差较大,晨晚略感寒意,空气较为干燥。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从气候特点上看,寒露时节,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凉,少雨干燥;北方广大地区已从深秋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寒露传统习俗主要有赏枫叶、吃芝麻、吃螃蟹、饮秋茶等。就全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霜降”节气反映的是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变化大、秋燥明显的气候特征。霜降并不是表示进入这个节气就会“降霜”,其实“霜”也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霜”是地面的水气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寒冷空气凝结成,“霜降”节气与“降霜”无关,两者不是同一概念。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柿子。柿子一般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这时候的柿子皮薄味美,营养价值也很高。不过柿子虽然口感很好,也不能多吃,尤其不要空腹吃柿子和柿子皮哦。另外霜降时节天气寒冷,所以要吃一些补品,来补充能量,好让身体在冬天也能暖和强健。因此,霜降时节,民间还有吃鸭子、牛羊肉、兔肉的习俗。
11月06日
246个缘友都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