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乐> 老黄历> 二十四节气
24节气分别是什么?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代表了农耕的日期。二十四节气的风俗和由来很简单,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24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
  • 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是哪一个?在现实生活当中,很多人对于节气的变化还是挺感兴趣的,因为节气的更替往往表示需要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也是给人们带来提醒的作用,那么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是哪一个?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是芒种。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75°时交芒种节气。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芒种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因此“芒种”又叫“忙种”,是一个典型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正处于“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季节。“芒种”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指导着农事耕种。芒种的气候特征是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这样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无论从播种和移栽来讲,都是很适宜的。农事耕种以“芒种”这一时节为界,过此之后播种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了。所以到了“芒种”,在农业生产上,必须抓紧时间,抢种大春作物,及时移栽水稻。如果再推迟,由于“芒种”节气气温显著升高会使得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最终到了秋天收割的时候,产量必然不高。此时节可通过饮食防湿邪。饮食以清补为主,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多吃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防热伤风天气炎热,人体表皮血管和汗腺孔扩张,出汗多,入睡后易受凉感冒,俗称“热伤风”。防热伤风,要锻炼身体,少吹空调,并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11月08日

    257个缘友都在看

  • 夏至后面是什么节气?夏至的到来其实也就是意味着夏天的来临,同时也在告知人们该开始准备换季了,夏至一般都还不会太热,可以说依旧保持较为舒适的温度,那么夏至后面是什么节气?夏至后面是小暑节气,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公历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一候温风至指小暑日后,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二候蟋蟀居宇指,五日后,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三候鹰始鸷是指,再过五日,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小暑前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虽然说小暑不是一年最热的时候,但是小暑后面就是大暑,是相当恐怖的存在。不管是小暑还是大暑,都比较炎热温度很高。人们经常性出汗,有着巨大的消耗,同时白天比较长,可能会感觉疲惫,所以应该注意身体健康。

    11月08日

    290个缘友都在看

  • 夏天的节气都有哪些?相信上小学的时候都会学过这样的节气歌,而且还是在必备的日积月累栏目里面,节气歌里面涵盖了二十四节气,每个季节都有六个节气代表,六个节气一过,也代表季节更替,那么夏天的节气都有哪些?想要知道你的流年运势如何,点击下方图片链接,看看流年运势吧。    夏天的节气夏天的节气有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以及大暑。夏天的节气,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夏天的节气,小满节气的到来,意味着进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雨水开始增多,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对于北方地区而言,小满往往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日照时间最长的,加上空气干燥,北方一些地方的气温很容易超越南方。而南方地区一般会降雨多、雨量大。夏天的节气,芒种节气的特点是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这个时候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耕种。芒种是谷类作物耕种的节令。在稻作地区的南方,“芒种”是插秧的忙碌时节。北方地区是旱地农业,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这个时节正是北方夏熟作物麦子收获之时。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骤来疾去的雷阵雨,由于降雨范围小,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小暑前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华南东部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开始进入伏旱期,多晴天高温天气。大暑大暑节气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中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大暑节气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从气候的角度来说,大暑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不免有湿热难熬之苦,此时宜饮凉茶、金银花茶、菊花茶等茶饮进行祛暑。    夏天节气吃什么一,立夏每年公历5月5——7日,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立夏时节,补养的重点是固摄肾气,可以常吃糯米、豆子、鸡蛋。夏天也是吃姜的最好季节,可以喝姜枣茶——带皮生姜三大片,同掰开的六个红枣一起煮,煮开后转中火再煮十分钟以上。放保温杯,能排毒、促消化、提高免疫系统。二,小满每年公历5月20——22日,太阳到达黄经60度时为小满。小满时节昼夜温差较大,要注意避免感冒着凉。宜吃苦味蔬菜,比如苦苣、茼蒿、茴香等,可以清泻心火、凉血解毒,还能增进食欲、健胃、养生。三,芒种每年公历6月5——7日,太阳到达黄经75度时为芒种。芒种时节气温升高,温度增加,身体的新细胞长得非常快,是保持青春、延缓衰老的关键时期,所以这个时节需要补心气、养心血。樱桃被称为“心脏的阿司匹林”,可以多吃。另外,因为芒种时节出汗较多,可以多吃新鲜的黄绿色蔬菜水果、豆类等富钾食物。四,夏至每年公历6月21——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度时为夏至。夏至时节,气温继续升高,所以要心神安定。饮食上多吃清淡甘寒、清热降火的食物,如粗粮豆类、瓜茄类食物。夏至时节要注意休息,睡好子午觉。子时即半夜11点到1点,午时是中午11点到1点,这是夏季最好的保养方式。五,小暑每年公历7月6——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为小暑。小暑节气是排毒和冬病夏治的好时节,可以饮用金银花甘草茶,胡萝卜番茄汁等排毒。每逢冬季发作的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通过这个时候进行调理治疗,效果更好。六,大暑每年公历7月22——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度时为大暑。大暑时节,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酷热难耐,要饮食防“苦夏”。做菜时可放姜、葱、蒜、醋,避免过度食用生冷的食物。也要避免过多的户外运动,多喝温稀盐水。    以上就是夏天的节气的具体内容。

    11月08日

    359个缘友都在看

  • 立秋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意思?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知道,秋天的季节是最舒服的,不会很冷也不会很热,这对于爱运动的人来说是非常爽朗的天气,但是秋天并没有快就来临,立秋节气也不能表示秋天来临,那么立秋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意思?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立秋指的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一个过渡性节气。此时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换言之立秋是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立秋降水、湿度等都趋于下降或减少,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草木的叶子从绿色到发黄,并开始落叶,庄稼则开始成熟。但立秋时节炎热并未散去,往往还处于中伏时期,还未出暑,真要有秋天的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气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有差别。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古代立秋之日,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西郊祭祀迎秋,并下令武将开始操练士兵,以保家卫国。另外,不论朝廷还是民间,在立秋收成之后,会挑选一个黄道吉日,一方面祭拜感谢上苍与祖先的庇佑,另一方面则尝试新收成的米谷,以庆祝。

    11月07日

    224个缘友都在看

  • 夏至节气的天气特点都有哪些?夏至节气的到来也就是意味着夏天的真正来临,二十四节气都是根据每个时间段的变化来划分季节的点,每个节气的强度都有所不同,那么夏至节气的天气特点都有哪些?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夏至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频频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夏至节气到来的时候,气温是非常高的,虽然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但也是一年中少有的高温阶段,很容易会导致人中暑的情况发生,所以当夏至出现的时候,我们就要及时地避暑。夏至节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日照长,夏至那一天,正是北半球一年中日照长度最为漫长的时候,夏至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也是昼长夜短的,每天我们接收到的光照都非常多,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秋天。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11月07日

    223个缘友都在看

  • 种瓜点豆是在哪个节气前后?很多人对于种瓜点豆的实际日期不是很清楚的,大部分人知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但是春天也有三个月,那么什么时候才是农民耕作的最好时候呢?种瓜点豆是在哪个节气前后?种瓜点豆是在清明前后。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是一句农业谚语,表现出清明节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清明时节农民们要开始忙起来了,耕田种地各项农活要开展开了,俗话说“清明不撒谷秋来谷不熟”,说明清明的时候农民要播种稻谷了,否则错过时间,到了秋后稻谷光线不够贪青熟不了。还有老话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句话也是告诉农民在这个时候要种瓜种豆了。清明时节,气温转暖,草木萌动,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北方旱作和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人们纷纷挽起袖子,卷起裤管,下田抢晴播种早播。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是一片春耕大忙的景象。清明时节,暖空气活动逐渐频繁,除了东北和西北以外,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高于12摄氏度,人们会明显感到气温上升。而此时仍常有冷空气南下,冷暖气团多在江南地区相遇,使长江中下游降雨明显增加。华南沿海地区则多发强降雨等天气,开始进入前汛期。

    11月07日

    530个缘友都在看

  • 大暑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意思?其实大家也知道夏季有六个节气,而身为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家都觉得应该会有一些特殊的含义吧。这时候天气也能感受到变化,因此大暑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意思,多了解一点也有好处。大暑节气的含义是炎热至极,大代表很、非常的意思,暑就是炎热的意思,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这时气温最高,雷阵雨较多,在中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气候特征: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这个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虽不免有湿热难熬之苦,却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每年7月下旬(约大暑节气后),副热带季风雨带移至我国北方的华北—东北,7月下旬至8月上旬(称“七下八上”)是我国华北、东北等北方地区的雨季;而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海洋遥远,是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干旱地区。在江浙沿海地区,渔民有送大暑船的习俗,祈求五谷丰登,生活安康。莆田人家在大暑节那天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此外,全国各地在大暑还有晒伏姜,喝伏茶,烧伏香等习俗。大暑时节,肠胃的消化功能较为薄弱,饮食以清淡为主,不可多吃肥腻、辛辣、煎炸食物。除了多喝水、常食粥、多吃新鲜果蔬外,还可适当多食用些清热、健脾、利湿、益气、养阴的食物,如莲子、百合、薏苡仁等,荷叶、冬瓜、西瓜、绿豆等是不错的消暑选择,同时还要注意饮食卫生。

    11月07日

    263个缘友都在看

  • 夏至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有哪些?每个节日的到来都会有一些对天气的影响,很多人比较熟悉的都可以根据节气判断最近的天气会怎么样,不管怎么说夏至这一天算是比较特殊的,是北半球白天时间最长的一天,所以大家都很关注夏至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想要知道你的流年运势如何,点击下方图片链接,看看流年运势吧。    夏至节气的特点和风俗夏至节气的特点:暴雨天气夏至节气的特点和风俗,夏至节气的特点是多暴雨、梅雨天气、高温、潮湿。夏至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空气潮湿,阴雨连绵,湿度大,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夏至节气的特点:对流天气夏至节气的特点和风俗,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夏至节气的特点:日照长夏至节气的特点和风俗,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2018年三伏从7月17日到8月26日,每伏10天,真正的暑热天气,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立秋前后,中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夏至节气的风俗有祭神祀祖: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消夏避伏:夏至日的时候,妇女们会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东西。夏至面: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夏至节、夏至蛋等。    夏至的寓意1.夏至与阴阳转换夏至是太阳北行的极致,此时阳气达到顶峰,阴气开始萌发。从夏至开始,阳气逐渐衰减,阴气逐渐增强。这一过程也反映了自然界生物的生长变化,万物生长茂盛,生命力顽强。夏至时节,动物和植物都充分利用阳光、雨水和热量,快速发展,壮大自己。2.夏至与自然界的关系夏至时节,自然界呈现出独特的景象。此时,北极圈内的极昼现象达到顶峰,太阳整日都位于地平线之上。与此同时,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正值雨季,降水量充沛,气温上升。这种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许多农作物进入丰收期。此外,夏至还是鸟类、昆虫等生物繁殖和生长的时期,生物多样性丰富。3.夏至与人类生活在夏至时节,人们的生活也受到影响。白昼时间延长,人们可以充分利用阳光进行劳作。此时,农业、建筑、制造业等领域都进入繁忙时期。此外,夏至期间气温升高,人们要注意防暑降温,保持身体健康。在这个时节,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水果、蔬菜,避免燥热食物。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适当锻炼,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以上就是夏至节气的特点和风俗的具体内容。

    11月07日

    308个缘友都在看

  • 小暑节气的风俗饮食有哪些?夏满芒夏暑相连,小暑的来临也就意味着夏天高温期的到来,在这各阶段,养生减肥都是非常合适的,所以在小暑节气的时候较多的饮食风俗,那么小暑节气的风俗饮食有哪些?吃鲜藕(健脾开胃清热消暑)民间素有小暑吃藕的说法,认为小暑食用以适当方式烹制的鲜藕,能够治疗血虚失眠。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巍肯定了这个说法:"小暑到来后,人们会注意多吃水果蔬菜,将食物、保健有机结合起来。”早在清咸丰年间,莲藕就被钦定为御膳贡品了。因与“偶”同音,故民俗用食藕祝愿婚姻美满,又因其出污泥而不染,与荷花同作为清廉高洁的人格象征。每逢小暑迎来,百姓们都习惯吃莲藕。此时的藕非常新鲜。莲藕具有健脾开胃、养心安神、补血益气的功效,是季良好的消暑清热食物。莲藕还能促进胃肠蠕动,从而达到健脾养胃、消胀顺气的作用。吃饺子伏天民谚有“头伏萝卜_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吃黄鳝黄鳝素有“动物人参”的美称,而小暑节气正值黄鳝最美味的季节,因为即将到来的三伏天又湿又热,小暑节气适当的吃些黄鳝,可以起到祛湿、滋补的作用。食新小暑食新,是客家人的一种民俗活动。客家人,即广东、福建、江西、台湾等地原住民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客家人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11月07日

    197个缘友都在看

  • 夏至节气吃什么传统食物?很多人都觉得二十四节气只对天气和农作物有影响划分,其实二十四节气中包含了很多我们生活方方面面,比如食物,在合适的节气吃上适当的食物,对我们的身体是有好处的,那么夏至节气吃什么传统食物?夏至节气吃夏至面。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和“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各地的面条品种很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炸酱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按照习俗,在燥热的盛夏吃一碗代表性的夏至面最应景不过了!凉丝丝,滑爽筋道,保准你食欲大增,吃到撑!夏至节气吃夏至蛋。湘南的衡阳、郴州、永州和湘西吃夏至蛋。湘南一带,主要是嘉禾、蓝山、桂阳于夏至当天早晨起来,将整鸡蛋煮熟,用红纸或红色染料将蛋皮染红,再用一个小网袋装上,系上少年、儿童的前胸,一直挂到中午或下午再剥去蛋壳将蛋吃掉。民间以为夏至吃蛋,能强身健胃,行走有劲。谚云“夏至吃蛋,石板踩烂。”夏至节气吃粽子。一般人普遍认为粽子是端午特有的食物,实在我国西北地区,夏至这天也会吃粽子。夏至以后,阳气慢慢减少,阴气逐渐增多,所以,西北人民讲究送走旧的阳气,而粽子的糯米就是属阳的东西,把粽子吃下去,意思就是告别了阳的季节了。“吃粽子,最早是一种仪式性的吃。

    11月07日

    251个缘友都在看

老黄历

更多
2025年04月25日 星期五
25
农历二零二五年 三月廿八
乙巳蛇 庚辰龙 甲子鼠 癸酉鸡

今日生肖:

今日星座:金牛座

2022年
12月

老黄历吉日查询

更多
7天内
  • 7天内
  • 15天内
  • 30天内
  • 60天内
  • 90天内
移徙
  • 移徙
  • 嫁娶
  • 开市
  • 祈福
  • 求嗣
  • 出行
  • 安床
  • 安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