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乐> 老黄历> 二十四节气
24节气分别是什么?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代表了农耕的日期。二十四节气的风俗和由来很简单,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24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
  • 春分节气的特点和风俗都有什么?时间可以说一眨眼就过去了,改天见也变成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再相见,这也是证明时间的飞逝,春天又要来临,那么春分节气的特点和风俗都有什么?昼夜几乎相等,春分节气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在一天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基本上是一样长的,是在24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我国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处于各季的中间。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在古代的时候,春分也是被叫做“日夜分”关于这点,在民间还有很多有意思的谚语。吃春菜岭南风俗,昔日四邑(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作“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春祭二月春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民间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迟清明要扫完。各地有一种说法,谓清明后墓门就关闭,祖先英灵就受用不到了。

    03月14日

    203个缘友都在看

  • 立春节气风俗活动都有哪些?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的开端,同时也是春天到来的起点,立春一到,说明春天不远了,万物复苏,那么在这样生机勃勃的节气中,立春节气风俗活动都有哪些?句芒神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当时,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咬春立春时还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此处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过去认为咬春就是吃萝卜,其实也包括吃春饼;二是所谓讨春就是迎春之意。为什么要吃萝卜呢?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实咬春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气,使人保持青春不老。五辛盘是由五种辛辣食物组成,用葱、蒜、椒、姜、芥等调和而成,作为就餐的调味品。鞭春牛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但改在春天,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鞭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意义。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

    03月13日

    167个缘友都在看

  • 雨水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意思?很多节气根据名字是能够看出来它存在的含义,就像雨水这个节气,大家总觉得好像比较容易下雨,但是具体代表什么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才会分享最具体的雨水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意思。雨水节气的主要含义就是代表了降雨,一般到了雨水节气,降雨量会明显增加,也是一个洪涝灾害最多的节气,标示着降雨开始,雨量渐增。雨水,“斗指壬为雨水,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雨水不仅表示降雨的开始,也表明雨量开始增多。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进入雨水节气,北方阴寒未尽,气温变化大;南方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个节气,时间为每年阳历的2月18-20日其中的一天。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诗人用拟人的手法,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在春天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雨水的时候,雨就下起来了。一个“好”字,不但赞美“雨”,同时也赞美那些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及时雨的人。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欢这样的“好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03月13日

    203个缘友都在看

  • 雨水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是什么?有的人就很喜欢下雨天,会给人留下一种静谧的感觉,所以就会有人这样的去享受,而二十四节气中就会有这样经常下雨的节气到来,就像小雨节气就是这样,多了解雨水节气的特点和风俗就能明白。雨水节气的特点雨水节气到来就意味着春天开始了,这个时候开始冰雪消融,空气也开始变得湿润起来,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气候温暖的南方地区,即使隆冬时节,降雨也不罕见。这段时间候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已进入气候上的春天。但是,雨水季节,北方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天气变化多端。既然这说到个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就不能不提人们常说的“春捂”。这是古人根据春季气候变化特点而提出的穿衣方面的养生原则。初春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人们逐渐去棉穿单。但此时北方阴寒未尽,气温变化大,虽然雨水之季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冷冽,但由于人体皮肤腠理已变得相对疏松。雨水节气的风俗回娘家:在有的地方雨水节气有回娘家的民俗,主要就是嫁出去的女儿在这天带着丈夫和孩子回父母家,送节的礼品则通常是两把藤椅,上面缠着一丈二尺长的红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祝父母长命百岁。另外一个就是“罐罐肉”,这也是一种寓意,代表了对父母的感谢,感谢他们养育成人的辛苦。拉保保:拉保保是四川地区古往有之的汉族民俗文化。拉保保即父母给孩子认干爹干妈的意思。现今这一川西独特的汉族民俗在广汉确定了一个全民参与的节日“保保节”。气温回升:雨水节气来临,气温开始逐渐升高,气候逐渐转暖,标志着冬天的终结和春天的到来。

    03月13日

    211个缘友都在看

  • 惊蛰节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进入三月,相信不少人都感受到春日来临的暖意,同时很多枯木也开始长出新雅,樱花桃花也在肆意的绽放着,那么惊蛰节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惊蛰节气最大的特点是气温回升快。惊垫是春节的第三个节气,正值仲春时节,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惊期间,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回温,而且是雨水增多。但这一时节,气温起伏较大,气候变化多端,昼夜温差比较大,所以一定要注意及时保暖。在惊蛰节气,意味着春天真的到来。万物更新气温回暖。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华北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惊蛰前后,天气明显变暖,饮食上应由冬季的浓郁厚味转变为清温平淡,可多食用新鲜蔬菜以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油腻食物以及动物脂肪类食物尽量少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等也应少吃。养生专家还建议:“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有收敛的特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这时要多吃甜,少吃酸,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

    03月10日

    178个缘友都在看

  •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吗?一年之中的节气数量比较多,所以节气顺序并不是很明白,但是最开始的节气可以熟悉一下,这代表着一年的节气轮回开始,而立春这个节气很经常见到,不知道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吗?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后就进入到崭新的一年,立春的到来预示是全新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现行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干支纪元,以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义。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在自然界,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时至立春,在我国的北回归线(黄赤交角)及其以南一带,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24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表示四季的开始。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2014年4月中国文化部正式启动将“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

    03月10日

    411个缘友都在看

  • 小雪节气应该吃什么食物比较好?这个节日的天气给人的感觉就是阴冷潮湿,给人不是很舒适的感觉,到了这样的天气很多人情绪也会受到影响,但是美食能够治愈一切,最好是看下小雪节气应该吃什么食物,不要随便乱吃。羊肉小雪节气应该吃羊肉比较好,冬季以养“阴”及“藏”为主。肾主藏精、肝主藏血,这个时节,调养肝肾很重要,所以宜吃像羊肉等温补食品。进补的作用是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健康过冬。羊肉最好是炖着吃,会更加熟烂、鲜嫩,也易于消化。腊味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很多地方都有冬季吃腊肉的习俗,尤其是南方城市,更是对腊味情有独钟。萝卜白萝卜可谓是冬季暖身食物的第一菜。萝卜在民间有“小人参”的美称,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而且萝卜不含草酸,不会与食物中的钙结合,更有利于钙的吸收。吃肉时搭配凉拌萝卜,能起到清凉、解毒、去火的作用。糍粑小雪节气吃糍粑,是南方地区必吃的传统食物,糍粑的主要成分是糯米,糯米在秋季收获,人们会在小雪的时候,邀请亲朋好友来到自己家里,将当季的新鲜糯米煮熟,合众人之力将糯米捣烂,做成糍粑食用。晒鱼干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干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03月10日

    173个缘友都在看

  • 雨水节气吃什么?很多人对于二十四节气还是比较了解的,毕竟节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是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会在一些节气中吃最合适的食物,那么雨水节气吃什么?吃罐罐肉雨水节气这天,出嫁了的女儿要回到娘家,送上自己做的一罐肉,这罐肉是用小火爆的,肉质酥烂,里面还放了甘蔗、红枣、桂圆、枸杞等食物炖出来的食物香甜滋补,包含女对老人的一片孝心。“罐罐肉”是用砂锅炖一罐猪脚,里面配上大豆、海带、大枣等,再用红纸、红绳把罐口封好。红枣粥雨水节气的时候,其实也是人们脾虚气血不足的时候,因为这阶段太阳很少见,晒不到阳光,人也非常容易颓废,所以应该多吃一些补气血的食物。而红枣粥就是非常不错的食物,补气补血还养胃,所以到了雨水节气,很多家庭都会用红枣来煮粥,闻着香吃着香,而且营养价值非常高。春笋在南方,春笋有着“素食第一品”的美誉,从古自今都受到人们的喜爱。比如,上海人喜欢吃“枸杞春笋”,南京人喜欢吃“春笋白拌鸡”,浙江人喜欢吃“南肉春笋”。菠菜菠菜的营养价值相当高,尤其是春天的菠菜,新鲜得很,它属于速生蔬菜,最适合春季种植,土壤温度越高,长得越快,绿油油的菠菜,翠绿鲜嫩,看上去就很舒心,吃饭也是多种多样,凉拌、清炒、做汤,推荐首选凉拌菜,因为这样,能保留菠菜的最大营养,泡点粉丝,煎一个鸡蛋饼,切成细丝,凉拌在一起,放点油、盐就行,清香味美,好吃不油腻,整个春天都可以连续吃。

    03月09日

    165个缘友都在看

  • 惊蛰节气的风俗是什么?很多人对于二十四节气是比较了解的,毕竟二十四节气是每个人都很熟悉的,小学就会倒背如流,每个节气都有自己的特点同时也有习俗,那么惊蛰节气的风俗是什么?祭白虎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打小人“打小人”是一种流行于香港、广东民间的巫术仪祀。这里所指的“小人”是大家共同愤恨的无耻之徒,专爱惹是生非的人,善良的人们希望借此种巫术仪祀来驱逐、报复所谓的“小。因此,每年惊垫这一天,在粤港地区就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88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有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吃龙须面在部分地区,有惊蛰吃龙须面的习俗,烙饼上要有龙鳞的图案,包的饺子上要有龙牙。因为龙是华夏民族的图腾,自古以来就被赋予神圣的光环,人们这样做,也是为了寓意今年风调雨顺吉祥平安。

    03月08日

    142个缘友都在看

  • 惊蛰节气的来历是什么?在现实生活当中,相信不少人对于二十四节气还是比较了解的,毕竟二十四节气对我们的生活还是有着较多的影响,那么惊蛰节气的来历是什么?惊蛰这个节气的由来还是比较简单的,它在我国古代称为“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也是仲春时节的开始,也是春耕开始的日子。“蛰”就是蛰伏(藏)的意思,冬天的时候小虫子在土地里或者保暖隐蔽的地方藏着,就和冬眠一样,到了春季,大约进入三月份,它们就会逐渐苏醒,从土地里钻出来了,这样就有了惊蛰,大致就是这样的一个节气。“惊蛰”节气后,南方暖湿气团开始活跃,气温明显回升。常年节气平均气温淮北地区为6~7℃,淮河以南地区为7~8℃,比"惊蛰"节气升高3℃或以上。该节气内黄淮地区的气温自南向北先后稳定升至5℃以上,而气温稳定升至5℃,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气象界限温度,它预示着树木开始发芽、春长,春播作物开始播种。常年节气平均降雨量淮北地区为15~20毫米,淮河以南地区为20~40毫米。“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03月08日

    195个缘友都在看

老黄历

更多
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30
农历二零二五年 四月初三
乙巳蛇 庚辰龙 己巳蛇 戊辰龙

今日生肖:

今日星座:金牛座

2022年
12月

老黄历吉日查询

更多
7天内
  • 7天内
  • 15天内
  • 30天内
  • 60天内
  • 90天内
移徙
  • 移徙
  • 嫁娶
  • 开市
  • 祈福
  • 求嗣
  • 出行
  • 安床
  • 安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