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乐> 老黄历> 二十四节气
24节气分别是什么?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代表了农耕的日期。二十四节气的风俗和由来很简单,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24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
  • 惊蛰节气的风俗是什么?很多人对于二十四节气是比较了解的,毕竟二十四节气是每个人都很熟悉的,小学就会倒背如流,每个节气都有自己的特点同时也有习俗,那么惊蛰节气的风俗是什么?祭白虎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打小人“打小人”是一种流行于香港、广东民间的巫术仪祀。这里所指的“小人”是大家共同愤恨的无耻之徒,专爱惹是生非的人,善良的人们希望借此种巫术仪祀来驱逐、报复所谓的“小。因此,每年惊垫这一天,在粤港地区就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88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有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吃龙须面在部分地区,有惊蛰吃龙须面的习俗,烙饼上要有龙鳞的图案,包的饺子上要有龙牙。因为龙是华夏民族的图腾,自古以来就被赋予神圣的光环,人们这样做,也是为了寓意今年风调雨顺吉祥平安。

    03月08日

    149个缘友都在看

  • 惊蛰节气的来历是什么?在现实生活当中,相信不少人对于二十四节气还是比较了解的,毕竟二十四节气对我们的生活还是有着较多的影响,那么惊蛰节气的来历是什么?惊蛰这个节气的由来还是比较简单的,它在我国古代称为“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也是仲春时节的开始,也是春耕开始的日子。“蛰”就是蛰伏(藏)的意思,冬天的时候小虫子在土地里或者保暖隐蔽的地方藏着,就和冬眠一样,到了春季,大约进入三月份,它们就会逐渐苏醒,从土地里钻出来了,这样就有了惊蛰,大致就是这样的一个节气。“惊蛰”节气后,南方暖湿气团开始活跃,气温明显回升。常年节气平均气温淮北地区为6~7℃,淮河以南地区为7~8℃,比"惊蛰"节气升高3℃或以上。该节气内黄淮地区的气温自南向北先后稳定升至5℃以上,而气温稳定升至5℃,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气象界限温度,它预示着树木开始发芽、春长,春播作物开始播种。常年节气平均降雨量淮北地区为15~20毫米,淮河以南地区为20~40毫米。“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03月08日

    205个缘友都在看

  • 白天时间长夜晚时间短是哪个节气?在现实生活当中,相信不少人对于二十四节气还是比较了解的,毕竟二十四节气不管是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农事都有影响,那么白天时间长夜晚时间短是哪个节气?白天时间长夜晚时间短是夏至节气。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天文专家称,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夏至日过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也开始逐日降低。同时,夏至到来后,夜空星象也逐渐变成夏季星空。古时候,人们又把夏至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行到最北的一日。过了夏至,太阳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夜空星象也逐渐变成夏季星空。夏至之后天气会越来越热,在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我们进入三伏天,这段时间将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在老北京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说,夏至这天,北京人多半选择吃面,有打卤面、炸酱面、牛肉面、鸡蛋面等,吃起来别有风味。江南也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

    03月07日

    286个缘友都在看

  • 九九艳阳天是哪个节气?在现实生活当中,相信不少人对于二十四节气是很了解的,毕竟节气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运用还是比较广泛的,那么九九艳阳天是哪个节气?九九艳阳天一般指的是惊蛰节气。“九九艳阳天”中的“九九”不是指“九九重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是极数,表示最多、最大,古代中国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则必将到来。”九九艳阳天“中的“九九”便是冬至日后的第八十一天,正值初春。“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农家无闲。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如“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根据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等。惊蛰节的风也有用来作预测后期天气的依据。如“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却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03月06日

    222个缘友都在看

  • 惊蛰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每个节气都有它代表的独特含义,有的人会根据这些节气的特点,来看这天气的变化,但是有些不熟悉的节气大家就不知道要怎么办了,就像是惊蛰节气的含义是什么,还有人并不了解。惊蛰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惊蛰节气的含义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化生长的现象。在惊蛰节气的时候,我们一般可分为惊蛰三候,分别是: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时间为每年公历3月5日或6日,这时太阳到达黄经345°。惊蛰万物萌动,细菌滋生,容易引发感冒发热和肝病发生。养生需注意防春温流感,饮食清淡养肝脾,多吃蔬菜清肠胃,早睡早起多锻炼。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描述已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惊蛰,古时候最早叫做“启蛰”,汉朝时为避汉景帝刘启的讳而改为惊蛰,唐朝时曾有短暂的恢复,然后就以惊蛰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了。在中国古代惊蛰这天素有“惊蛰吃梨”,祭白虎化解是非、蒙鼓皮、“打小人”驱赶霉运的习俗。惊蛰,为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万物出乎震,乃生发之象。一岁十二个月建,每个月建对应一卦,卯月对应的是雷天大壮一卦;大壮卦的卦象就是天上开始打雷了,雷在天上响,非常形象。“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代表着生机;所以卯月也是能量迸发的月份,一年春耕由此开始。

    03月06日

    184个缘友都在看

  • 竖蛋是什么节气?很多节气的传统习俗都很有趣,会进行一些比较特殊的活动,就像是竖蛋这个活动平时就做不到,等到了节气的那一天就比较容易成功,所以大家也都想尝试一下,想知道竖蛋是什么节气,到了那个时间再行动。竖蛋是春分这个节气,春分竖蛋,也称春分立蛋,是指在每年春分这一天,各地民间流行的“竖蛋游戏”,立蛋是指: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放在桌子上把它竖立起来。春分这天,是南北半球昼夜平分的日子,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正好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同时地球的磁场也相对平衡,很有利于竖蛋。各地民间流行的“竖蛋游戏”,这个中国习俗也早已传到国外,成为“世界游戏”。4000年前,中华民族先民就开始以此庆贺春天的来临,“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流传至今。其次,春分正值春季的中间,不冷不热,花红草绿,人心舒畅,思维敏捷,动作利索,也易于竖蛋成功。但是也有专家指出,春分时节的相对平衡状态,只在理论上对竖蛋有影响,实际上,太阳引力对鸡蛋平衡的影响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鸡蛋表面或者竖蛋的平面都是凹凸不平的,只要有任意3个支撑点就能组成一个支撑面,鸡蛋的重心只要落在这个支撑面里,鸡蛋就能竖起来。此外,生下后4—5天的鸡蛋,由于蛋黄素带松弛,蛋黄下沉,重心下降,更有利于鸡蛋的竖立。

    03月05日

    271个缘友都在看

  • 立春节气的风俗活动有哪些?由于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首个节气,所以大家也就更重视一点,更何况大家都很喜欢春天的到来,而到了立春也就进入了春天,这时候有很多习俗活动可以进行,快看下立春节气的风俗活动吧。咬春立春节气的风俗活动有咬春,这一天中国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每逢立春世界,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此处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过去认为咬春就是吃萝卜,其实也包括吃春饼;二是所谓讨春就是迎春之意。《荆楚岁时记》载:“立春之日,亲朋会宴,啗秦饼、生菜,帖‘宜春’二字。”打春“打春”,是以“鞭打春牛”来“催农耕作”。“打春牛”是指过去人们在立春这天要折一根柳条,来抽打牛背,让牛在春耕时更卖力。后来许多人家还用柳条来轻轻抽打孩子,希望孩子在新的一年能更加上进,力争上游。现在,城里已不再举行鞭春活动,一些农村却仍有打春牛的风俗。躲春在传统民俗学上,到了立春这一天就该躲春。因为立春这天气候开始交接,新的气场会对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响,更甚者会影响一年的运气,所以躲春的习俗就出现了。传统留下来的习俗,每到立春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争、必须要和和睦睦、心平气和地迎接这一天。迎春立春即春季的开始,时序进入春季。此时虽依然春寒料峭,但寒冬已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大自然生机勃发。所以古人重视立春,有迎春之仪。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

    03月05日

    209个缘友都在看

  • 小寒节气吃什么食物?二十四节气当中的小寒,是属于冬季里面的节气之一,小寒也代表了天气马上要转变,会降温的预兆,因此在小寒的时候需要吃点食物补补身子暖暖身子,那么小寒节气吃什么食物?糯米饭广东人在小寒这天要吃糯米饭。这主要是小寒正处隆冬,要食用一些温热性食物以抵御严寒,而糯米性温,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的功效,对脾胃虚寒有较好的补益效果,冬季适量食用糯米可以起到御寒保暖效果。菜饭小寒节气,老南京讲究吃菜饭,其来源估计与天冷进补有关系。所谓菜饭就是青菜和米饭一起翻炒,加入咸肉、香肠、火腿、板鸭丁。其中矮脚黄、板鸭都是南京的著名特产,极具南京特色。这些在今日看似平常之物,过去则是家庭条件较富裕的人们才能享用的,经济条件不太好的人家是舍不得加肉的,会往菜饭里埋一勺猪油,那时候平时饭菜没有多少油水,因此“猪油拌饭”吃起来格外香。芹菜万能蔬菜芹菜在冬季帮助减肥的效果还是很好的,芹菜的热量是非常低的,大部分都是水分,而且吃了油腻食物之后,很好的帮助排出油脂。中所含有的叶酸、粗纤维、维生素等成分,摄入体内能很好的促进肠道的蠕动,从而对粪便进行软化,达到缓解便秘的症状。

    03月03日

    186个缘友都在看

  • 秋分前面是什么节气?很多人在夏天的时候总是会觉得过于炎热,只想要赶快到达到凉爽的秋天,秋天的开端是由节气立秋开始,那么秋分前面是什么节气?秋分的前面是白露节气。每年9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节气。“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此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白露是立秋后的第三个节气,白露节也是凉爽季节的开始,也是全年昼夜温差较大的季节,由于温度降低,地面的水汽会形成露水,一般在早上植物的叶子上会有露水。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

    03月01日

    202个缘友都在看

  •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哪个地方?很多人对于二十四节气其实还是比较了解的,毕竟二十四节气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同时也影响着一些劳作,那么二十四节气起源于哪个地方?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是指立春、雨水、启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小寒关于二十四节气,可以准确反映季节的变化,用于指导农业活动,影响着成千上万个家庭的衣食住行。从节气的字面意思,可感知自然界的规律变化。比如,霜降时节,意味着霜冻的现象开始出现,它也是从秋季过渡到冬天的节气。芒种时节,小麦等有芒作物即将成熟,可以采收留种,农民们要开始忙碌的田间生活,和“忙种”的意思相同。“惊蛰”也很好理解,蛰的意思为藏,动物冬眠又称“入蛰”,古人认为冬眠的昆虫被春雷惊醒,故称惊蛰。《逸周书》记载了二十四节气名称及对应的七十二候。普遍公认最早完整记载二十四节气的文献是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其中“天文训"篇记载的首个节气是冬至,"时则训"篇又把立春作为第一个节气。从民间叙事,到考古发现,再到文献记载,都诠释了二十四节气的源远流长。

    02月28日

    648个缘友都在看

老黄历

更多
2025年11月06日 星期四
6
农历二零二五年 九月十七
乙巳蛇 丙戌狗 己卯兔 丁卯兔

今日生肖:

今日星座:天蝎座

2022年
12月

老黄历吉日查询

更多
7天内
  • 7天内
  • 15天内
  • 30天内
  • 60天内
  • 90天内
移徙
  • 移徙
  • 嫁娶
  • 开市
  • 祈福
  • 求嗣
  • 出行
  • 安床
  • 安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