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不少人对此仍有疑问。本栏目提供中国传统日子介绍大全,助你了解传统节日习俗,这些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
-
我们生活中的平静和平,都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那就是伟大的军人,对我们来说是高大威严的存在,一直守护着我国不受侵害。如果说一个人帅,估计总有人不认同,但是说中国军人帅,那是大家公认的,还不知道建军节是哪一天的人,看看以下介绍的建军节是几月几日吧。今年建军节是2021年08月01日,星期天。每年的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俗称“八一”建军节,八一建军节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设立,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的节日。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影响下的北伐军三万余人,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于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战,歼敌三千余人,缴获枪支五千余支。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
11月11日
462个缘友都在看
-
传说在中元节也就是鬼节这一天鬼门关会大开,这时候在地府的人会到人间游荡,所以人们要祭祀先人,准备一些祭品拜祭冤魂。所以中元节禁忌有很多,大家最好还是遵守一下,不当的行为很容易招不干净的东西,并且告诉你中元节习俗。中元节的禁忌在七月十五号这天晚上最好不要出门,晚上不要穿戴绣有自己姓名的衣物,据传说七月十五号晚上阴气是鬼月阴气最重的时刻,百鬼夜行的时刻,同时若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时,最好不要回头,避免晦气缠身。不要夜里拍照,照镜子,据说把不好的东西拍进去会沾染到晦气,不要在不是特定的场合烧纸钱,运气不太好喝水都塞牙吞口水都会被呛到的人,在七月十五号这天不要出门,不要买鞋,要提前收衣服,睡觉的时候鞋头要对称摆放,走路不要勾肩搭背。中元节习俗民间主要的风俗活动有:放河灯,祭祖,烧街衣,祈丰收,蒸面羊,吃鸭子等。中元节,中华大地很多地区都会大量焚烧纸钱冥财,以便祖先在另外一个世界享用。一般纸钱冥财都要写上享用人的姓名,以保证祭祀焚烧的纸钱冥财可以到指定人手中。
11月11日
348个缘友都在看
-
在中国传统的节日中,小年夜算是比较特殊的节日,对我们来说是除旧迎新的日子,不同于其他节日有固定的时间。这一天的时间根据每个地方的文化差异变得不同,所以小年夜吃什么也不一样,大家都很好奇各地方的小年夜几号,接下来进行详细介绍。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一些沿湖的居民,如鄱阳湖则保留船家传统,小年夜是腊月二十五。小年夜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称“小年”,也被称为灶王节。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南京地区是正月十五,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小年要吃饺子,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上供时,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小年要吃粘糕,在山东鲁西地区民间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谣。每年腊月廿三,是家家户户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言好事,不说人间坏事。小年要吃糖瓜,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小年要吃炒玉米,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11月11日
310个缘友都在看
-
说到中秋节,大家都知道是一个团圆的日子,在这一天能够吃到好吃的月饼,并且天上的月亮也格外的圆,这时候就很适合一家人一起赏月。国家为了一家人能够团圆在一起,也规定了放假三天,但是还有人不知道中秋节什么时候,接下来讲解中秋节是几月几日。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2021年中秋节过节时间是9月21日,星期二,中秋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祖先很早就认识到月亮的圆缺变化与农耕时令之间的关系。中秋节源自于人们对月亮的崇拜。我国是古老的农业国家,古人经长期观察认为,月亮的运行同农业生产和季节变化有很大关系,因此祭月就成了祈祷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祭祀活动。
11月11日
359个缘友都在看
-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庆日,由于文化的差异所以日期有些不同。中国国庆节对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节日,也是人们除春节以外最期待的节日,这一天举国同庆,国家也规定放假七天,以下介绍国庆节是几月几日和国庆节的由来。国庆节是十月一日,自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日子,即国庆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是国家的一种象征,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我国的国体和政体。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但是举行开国大典之际,新中国的领导人还没有考虑“国庆”一事。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决议指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兹宣告:自1950年起,即以每年的10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这就是把“10月1日”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日”,即“国庆日”的来历。
11月11日
426个缘友都在看
-
不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很期待过年的到来,而小年就在过年的前一周,到了小年就即将迎来春节,所以这一天的讲究还是有很多的。有的人就喜欢遵守习俗,还不知道小年夜的习俗与禁忌的接下来为你介绍。南北方共有的习俗:祭灶王,过小年的主要民俗活动是“祭灶王”,每到小年,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人们祭灶时要摆上枣和糖瓜等果品,据说是让灶王吃了嘴甜,叫他上天光说好话不说坏话。掸尘,这也是南方与北方共有的小年习俗。在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进行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小年的前几天,家家打扫房屋,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小年夜的禁忌:各地的风俗不一样,视具体情况而定,过小年的这些忌讳都是传统习俗,可以不信但是一道要加以尊重。湖北部分地区,小年忌宰杀;河南有些地方忌讳捣蒜,认为小年捣蒜会把家里捣穷了;台湾则忌舂米,据说会有把风神捣下来之虞,恐怕给来年带来风灾。
11月11日
317个缘友都在看
-
大年初一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地方过年的方式都有些不一样。物质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大家吃的东西选择就更多,但是目的都是为了能够团聚,接下来看看大年初一吃什么。年糕年糕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种食物,湖南春节第一餐要吃“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意为“一年更比一年好”,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万年粮很多的人对于万年粮是什么表示比较的好奇,其实这是广东部分地区春节第一餐要吃“万年粮”,即做好足够春节3天家人吃的饭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饺子山东是典型的北方省份,过春节的习俗也比较有代表性。山东人有大年初一吃饺子的习俗,这绝对是家家户户春节期间不能少的东西。就山东各地而言,没有太大差距,济南人大年初一吃饺子,其余的十六个地市也是如此。汤圆大年初一的早餐汤圆一定更具特殊意义,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团圆美满。面条长面,也叫长寿面,大年初一的时候吃长寿面,寓意“年年长久”,预祝着寿长百年,不少老年人还保持着这样的风俗。
11月11日
301个缘友都在看
-
和清明节很近的一个节日叫寒食节,也许很多人都没听过,但其实寒食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这个节日就在清明节前一二日,和清明节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并且也绵延了两千余年,让我们看看寒食节是哪一天,具体寒食节是几月几日吧。寒食节一般是在夏历冬至后105日,与清明节日期相近。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2021寒食节是2021年4月3日,星期六,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现代24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新中国成立后,很多地区把寒食节与清明节等同了起来,在同一天过。寒食节曾经是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前后绵延两千余年。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历史上,寒食节活动由纪念介子推禁烟寒食为主,逐步演变为以拜扫祭祖为主,其中蕴含的忠孝廉洁的理念,完全符合中国古代国家需要忠诚,家庭需要孝道的传统道德核心,成为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
11月10日
479个缘友都在看
-
小年在春节之前,这时候大家都开始准备年货,并且开始打扫卫生,因为意味着离春节不远了。很多地方风俗有些差异,就像南北方差异就能够从小年中体现,北方和南方的小年时间不同,接下来就揭晓小年是哪一天。民间传统上的小年是在腊月二十四,因清朝中后期帝王家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拜灶王爷,所以北方小年时间为2021年2月4日是小年夜,也就是腊月二十三。南方都是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南方小年时间为2021年2月5日是小年夜,也就是腊月二十四。小年,源起于古代中国民间祭灶的风俗习惯。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玉帝就把平民张生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为使灶王“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人们以糖为祭品好让灶王“嘴甜”,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11月10日
301个缘友都在看
-
大家对腊八节的认知,还停留在那一天要喝腊八粥,但其实这一天主要是要祭祀祖先和神灵,还有很多其他习俗,各个地方的习俗都不一样。而每个习俗流传下来都有它的道理,接下来一起看看腊八节的传说故事。纪念民族英雄岳飞,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腊八粥值数九严冬,由于军粮不足,附近老百姓前来帮助,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好是十二月初八,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最后成为习俗。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源于平民皇帝朱元璋,传说元末明初,朱元璋曾落难狱中,饥寒交迫的朱元璋,发现一个老鼠洞,洞里有红豆大米等五谷杂粮,朱元璋将这些五谷杂粮刨出熬制一起,落个肚圆,逃过一劫。后来,朱元璋坐稳天下,遂发感慨,将腊月初八定为“腊八节”。
11月10日
358个缘友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