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分别是什么?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代表了农耕的日期。二十四节气的风俗和由来很简单,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24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
-
2023惊蛰节气是哪一天?大家都知道这个节气过后,春天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到来,虽然说有些地方很快就回暖了,但并不代表春天就来了。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更会引起大家的重视,所以大家还是想知道具体2023惊蛰节气是哪一天。2023年惊蛰节气是3月6日,农历2023年二月(大)十六,蛰是藏的意思。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我国部分地区过入了春耕季节。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gòu)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惊蛰后天气回暖,饮食上也应该从冬天喜浓厚味转变成性温清淡,尤其建议多吃新鲜的蔬菜蔬果,还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来帮助增强体质,抵御外界逐渐苏醒的病毒细菌。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盆地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开始露头。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
01月28日
252个缘友都在看
-
小雪节气的风俗食物都有哪些?古人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分成了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也是表示季节的节点,同时也能让人们更好的知道什么时候有什么的温度,该做什么事情,吃什么比较补,那么小雪节气的风俗食物都有哪些?小雪节气吃创汤。小雪前后,土家族群众又开始睛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给寒冷的冬天增添晾热烈的气氛。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在“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中,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创汤”小雪节气吃莴笋。莴笋,又叫莴苣,钾的含量比较高,非常有利于体内的水电解质的平衡,促进排尿和乳汁的分泌。对高血压、水肿、心脏病人有着一定的食疗作用。而且莴笋具有镇静的作用,经常食用有助于消除紧张,能够帮助睡眠。吃莴笋的时候,不要把莴笋叶丢掉,这样能更好地享受莴笋的美味,同时能收获更丰富的营养素。小雪节气吃糍粑。南方多地在小雪节气中有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南方流行的美食。有的地方将糕把制作成圆形,象征着丰收、喜庆和团圆。有的地方又称之为年糕,寓意吉祥如意,人们常说:“年糕,年糕,年丰寿高”。糕把由糯米蒸熟再通过特质石材凹槽冲打而成,手工打糍粑很费力,但是做出来的糍粑柔软细腻,味道极佳。有纯糯米做的,也有小米做的,也有糯米与小米拌和做的,还有玉米与糯米拌和打成的。此外,还用粘米与糯米磨成粉,倒在一种用木雕模做的,模内刻有图案花纹,俗称“脱粑”。糍粑的制作非常费人力必须要几个人一起才能制作完成。
01月26日
244个缘友都在看
-
大雪节气不上冻明年会怎么样?相信大家对于二十四节气都是比较熟悉的,甚至是倒背如流,但是有些节气的变化往往是赶不上实际情况的演变,有时天气也是会出现异常情况,那么大雪节气不上冻明年会怎么样?大雪节气不上冻明年会倒春寒。“大雪不冻倒春寒”是指在大雪节气到来时,如果当地的天气还比较暖和,而且没有结冰封冻,那么来年极有可能会有倒春寒的天气。气象学上的倒春寒是指每年春季(3月至5月)出现的前期暖后期冷,且后期气温明显低于正常年份的现象。倒春寒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林业和农业气象灾害,是指春天由于受较强冷空气频繁袭击气温下降较快,并造成大范围地区树木和农作物持续受冻害的天气气候现象。倒春寒常引起我国北方花生蔬菜棉花和小麦的烂种现象,也会影响我国南方水稻播种出苗和生长,给农业和林业生产等带来严重危害。要预防“倒春寒”的袭击,应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根据天气变化,适时、适度增减衣物,注意防寒保暖,按中医理论“春捂秋冻”,春季还应多捂些;而像哮喘、冠心病之类患者,更应在春天多穿些,以免一不小心旧病复发。
01月16日
170个缘友都在看
-
冬至节气的特点和风俗都有哪些?很多地区在冬至这天要吃汤圆,同时在这天吃了汤圆也代表年长了一岁,其实冬至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节气,那么冬至节气的特点和风俗都有哪些?低温,气温越来越低。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C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C至8°C左右。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不过,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C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昼短夜长。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也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冬至标示着太阳新生、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所以古人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在时年八节当中,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亚于立春岁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01月14日
196个缘友都在看
-
大雪节气的特点和风俗都有什么?很多人一到冬天,最奇葩就是下雪了,特别是常年在南方的小伙伴,没有见过雪的样子,更是向往,大小雪节气往往就是下雪的日子,那么大雪节气的特点和风俗都有什么?有些人误以为大雪节气这一天就一定会下大雪,其实不是这样的。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故名大雪。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全国降温明显,南方干燥偶有降雪,南多雾午后温暖,这些都是大雪节气中最常见的特点。在北方地区,凡是遇到下雪天,很多人都有赏雪、踏雪和堆雪人的习惯。滑冰就是榴冰,是冬季游戏之一,古时称为冰戏。于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二日举行祭祀节日。此时正处于大雪时节。每年此日清晨,村寨中各家都准备好丰盛的早餐,最重要的是要煮一个猪心,作为在饭前特别祭献给“牧神”的心意。腌肉、打雪仗、赏雪景、进补都是大雪节气的民俗。老南京有句俗话,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此时,家家户户门口,窗台上都会挂上腌肉、香肠、咸鱼等腌制品,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一般在大雪节气的时候如果下雪的话,人们会比较喜欢在这个时候打雪仗、赏雪景,这个时候再来个火锅就更加幸福了。腌咸货老南京有句俗话,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此时,家家户户门口,窗台上都会挂上腌肉、香肠、咸鱼等腌制品,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进补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大雪后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可以适当吃一些时令的柑桔类水果。由于大雪时北半球各地日短夜长,因而有农谚“大雪小雪、煮饭不息”等说法,用以形容白昼短到了农妇们几乎要连着做三顿饭的程度,可常喝喝姜枣汤抗寒;用薄荷油防治鼻炎,消痰止咳。
01月11日
216个缘友都在看
-
大雪节气吃什么食物?一年有二十四节气,同时也代表了一年四季的天气变化,也让农民伯伯心中有数该在什么样的节气播种,什么样的节气供给营养等,那么大雪节气吃什么食物?大雪节气吃红黏粥。大雪以后气温逐渐变冷,人们屋里屋外都十分注意保暖,纷纷穿上冬装,防止受冻,出现冻疮。鲁北民间有“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门,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红薯粥度日。粥可以和胃补脾,润养肺燥,是养生的绝佳选择。小米粥有滋阴养血,和胃安眠等功效,而红薯也素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功效,使人“长寿少疾”。大雪节气吃西葫芦。天冷时,人们容易饮食过量。美国巴斯帝尔大学研究发现,多摄入膳食纤维有助于防止身体发胖。西葫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含热量相对较低,消化速度较慢,饱腹时间也较长,因而可以防止冬日过量饮食。西葫芦中还含有胡萝人素,有益抗击癌症和心脏病等疾病。生吃西葫芦比熟食效果更好,也可以用它做菜汤吃。大雪节气吃萝卜。萝卜在民间又被称为“小人参”,萝卜的营养价值很高,有这样一句俗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因此,我们在冬季可以多吃点萝卜,尤其是羊肉炖萝卜对我们的身体健康特别好。羊肉也是冬季进补的佳品,萝卜和羊肉搭配起来可以帮助身体补充阳气,温暖我们的五脏六腑,萝卜炖羊肉特别适合肾虚和脾虚的人群食用。
01月10日
180个缘友都在看
-
秋天很快就要到来了,在这样的气候中很适合养生,我们平时的养生方法就是饮食搭配,因此在立秋养生吃什么成为大家很关注的问题。平时多养生对身体也比较好,所以这些立秋养生知识一定要去了解,并且最好能够严格遵守。立秋到来之际,人们容易产生秋燥,此时正是润燥生津的最佳时期,饮食上要多食酸味食物,少食辛辣食物,以助肝气。立秋后养生要以防“秋燥”为主,要多吃葡萄等滋阴的水果,多食用平肝润肺的食物,如百合、藕、土豆、萝卜、木耳、山药、扁豆、枸杞、银耳、猪肉、鸭、鸡肉、兔肉、花生、黄鳝、鲫鱼、黄鱼、柚子、梨、苹果等。特别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润肺去燥等功能,很适宜有内热,出现肺热咳嗽、咽干喉痛、大便干结的人食用,尽量少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立秋后,尽管昼夜温差变大,所以,防暑降温要继续,不能有丝毫怠慢,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即可满足人体所需营养,又可补充排汗而丢失的钾。秋天是需要“贴秋膘”的时节,鱼肉脂肪含量低,不用担心长肉的问题,其中的脂肪酸还有降糖、护心和防癌的作用。秋天正是养阴补虚的好时节,可针对自己的体质对症进补。气虚体质的人,可用黄芪、党参、西洋参沏水喝;气虚体质的人,可用黄芪、党参、西洋参沏水喝。立秋时节已是秋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睡早起,与鸡俱兴”。一般来说,秋季晚9点至10点入睡,早晨5点至6点起床比较合适。睡前可吃些养心阴的食物,如:冰糖百合莲子羹、小米红枣粥、藕粉或桂圆肉水等,有益健康。
11月20日
265个缘友都在看
-
今年已经过去大半年了,天气也逐渐炎热,大家还是怀念春天的时光,总觉得那样的温度很舒适,而春天也是新一年的开始,大家都很期待新的开始。所以通过学习打春时间是怎么计算的,就能知道打春时间2023年的日期了。立春,俗称打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节点,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2023年立春是2月4日10点33分21秒,节气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来确定,一般出现在公历每年的2月3日、4日或5日。干支纪元,以立春为岁首,立春既是春季的开始亦是岁之首。秦汉以前,礼俗所重的不是阴历一月(正月)初,而是立春日;重大的拜神祭祖、祈年、迎春和农耕庆典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后几天举行;这一系列的节庆活动不仅构成了后世岁首节庆的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遗存至今。立春的计算公式:[Y*D+C]-L;Y:指这一年的后两位数;D:指一个固定的值,一般取0.2422;C:代表的是century,根据所在的世纪进行计算,22世纪的C值=3.87;在计算之后,中括号之中的数字取整。然后减去闰年的年数就可以了。立春这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古代有这样一个传说:立春快到来的时候,县官会带着本地的知名人士去土地里挖一个坑,然后把羽毛、鸡毛等轻物质放在坑里,等到了某个时辰,坑里的羽毛和鸡毛会从坑里飘上来,这个时刻就是立春时辰,开始放鞭炮庆祝,预祝明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11月20日
202个缘友都在看
-
三伏天可以算是一年当中最热最潮湿的日子,很多人并不喜欢这样的天气,但是每年都会有这种天气,还是要早点知道什么时候三伏天结束,这样也能尽早做好防范,很多人就在想这么炎热的三伏天结束就凉快了吗,已经很想进入凉爽的秋天了。三伏天就跟节气一样,到来的具体时间都不是很固定的,但是到来的时间并不会差很多。2022年三伏天从7月16日开始算起,一直到8月24日结束,历时40天。划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上旬至8月中下间。其中,初伏:2022年7月16日-2022年7月25日,共10天。中伏:2022年7月26日-2022年8月14日,共20天。末伏:2022年8月15日-2022年8月24日,共10天。2022年夏天中伏天7月26号到8月14号这20天是最热的。三伏天是由头伏、中伏和末伏三个伏天组成,并且头伏有10天,末伏有10天,而中伏是有10天或20天之分,所以这样,三伏天是有30天或40天之分。当年三伏天要结合头伏和末伏两个伏天来核算。一般来讲,三伏天结束以后炎热会渐消,温度会有所降低,不会那么热了。尤其是在早晚的时候,温差比较大了。在广大的北方地区,到了处暑节气以后,一般气温就开始凉爽了,早晚还能感受到秋高气爽的天气。但是在南方地区,这个时候才刚刚感受到一丝丝的秋凉,马上就又要热起来了。秋老虎是指三伏之后,天气依然会在短时间内出现35度以上的高温天气。虽然三伏天已经过去了,但是并不意味着天气就会一下子凉快下来,只是说在早晨和晚上的时候,气温会有所降低,但是在中午或者午后的时候,同样会有可能出现35度以上的高温天气,不过一般情况下,三伏过后不会再出现那种闷热潮湿的情况了。
11月20日
270个缘友都在看
-
大雪节气在每年的12月7日左右,这个时候大部分的地区已经进入冬季,属于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有些地方已经出现积雪了,这时候的天气非常寒冷,下面就看看大雪吃什么和大雪节气的习俗是什么吧。大雪节气吃羊肉、红黏粥、狗肉、兑糖儿、莲藕、山药等食物。说到大雪节气的传统食物,北方地区最少不了的就是吃羊肉,补充身体元气增加御寒能力无论是羊肉炖汤还是羊肉煲粥,都是非常受欢迎的。江南不太冷的地方适合用鸭、鱼温补。大雪节气的习俗腌制腊肉民间有句俗话:“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意思是说每逢大雪节气,家家户户就会忙着腌制腊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腊肉是中国腌肉的一种,主要流行于四川、湖南和广东一带。鲁北民间有“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门,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红薯粥度日,大雪节气喝完热乎乎的红薯粥,既美味又健康。红薯粥可以和胃补脾,润养肺燥,是养生的绝佳选择。封河嬉冰:大雪时节,北方很多河流逐渐出现了封冻现象,人们可以欣赏封河风光,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
11月18日
301个缘友都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