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乐> 老黄历> 二十四节气
24节气分别是什么?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代表了农耕的日期。二十四节气的风俗和由来很简单,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24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
  • 大雪节气不上冻明年会怎么样?相信大家对于二十四节气都是比较熟悉的,甚至是倒背如流,但是有些节气的变化往往是赶不上实际情况的演变,有时天气也是会出现异常情况,那么大雪节气不上冻明年会怎么样?大雪节气不上冻明年会倒春寒。“大雪不冻倒春寒”是指在大雪节气到来时,如果当地的天气还比较暖和,而且没有结冰封冻,那么来年极有可能会有倒春寒的天气。气象学上的倒春寒是指每年春季(3月至5月)出现的前期暖后期冷,且后期气温明显低于正常年份的现象。倒春寒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林业和农业气象灾害,是指春天由于受较强冷空气频繁袭击气温下降较快,并造成大范围地区树木和农作物持续受冻害的天气气候现象。倒春寒常引起我国北方花生蔬菜棉花和小麦的烂种现象,也会影响我国南方水稻播种出苗和生长,给农业和林业生产等带来严重危害。要预防“倒春寒”的袭击,应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根据天气变化,适时、适度增减衣物,注意防寒保暖,按中医理论“春捂秋冻”,春季还应多捂些;而像哮喘、冠心病之类患者,更应在春天多穿些,以免一不小心旧病复发。

    01月16日

    159个缘友都在看

  • 冬至节气的特点和风俗都有哪些?很多地区在冬至这天要吃汤圆,同时在这天吃了汤圆也代表年长了一岁,其实冬至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节气,那么冬至节气的特点和风俗都有哪些?低温,气温越来越低。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C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C至8°C左右。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不过,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C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昼短夜长。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也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冬至标示着太阳新生、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所以古人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在时年八节当中,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亚于立春岁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01月14日

    186个缘友都在看

  • 大雪节气的特点和风俗都有什么?很多人一到冬天,最奇葩就是下雪了,特别是常年在南方的小伙伴,没有见过雪的样子,更是向往,大小雪节气往往就是下雪的日子,那么大雪节气的特点和风俗都有什么?有些人误以为大雪节气这一天就一定会下大雪,其实不是这样的。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故名大雪。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全国降温明显,南方干燥偶有降雪,南多雾午后温暖,这些都是大雪节气中最常见的特点。在北方地区,凡是遇到下雪天,很多人都有赏雪、踏雪和堆雪人的习惯。滑冰就是榴冰,是冬季游戏之一,古时称为冰戏。于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二日举行祭祀节日。此时正处于大雪时节。每年此日清晨,村寨中各家都准备好丰盛的早餐,最重要的是要煮一个猪心,作为在饭前特别祭献给“牧神”的心意。腌肉、打雪仗、赏雪景、进补都是大雪节气的民俗。老南京有句俗话,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此时,家家户户门口,窗台上都会挂上腌肉、香肠、咸鱼等腌制品,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一般在大雪节气的时候如果下雪的话,人们会比较喜欢在这个时候打雪仗、赏雪景,这个时候再来个火锅就更加幸福了。腌咸货老南京有句俗话,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此时,家家户户门口,窗台上都会挂上腌肉、香肠、咸鱼等腌制品,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进补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大雪后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可以适当吃一些时令的柑桔类水果。由于大雪时北半球各地日短夜长,因而有农谚“大雪小雪、煮饭不息”等说法,用以形容白昼短到了农妇们几乎要连着做三顿饭的程度,可常喝喝姜枣汤抗寒;用薄荷油防治鼻炎,消痰止咳。

    01月11日

    205个缘友都在看

  • 大雪节气吃什么食物?一年有二十四节气,同时也代表了一年四季的天气变化,也让农民伯伯心中有数该在什么样的节气播种,什么样的节气供给营养等,那么大雪节气吃什么食物?大雪节气吃红黏粥。大雪以后气温逐渐变冷,人们屋里屋外都十分注意保暖,纷纷穿上冬装,防止受冻,出现冻疮。鲁北民间有“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门,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红薯粥度日。粥可以和胃补脾,润养肺燥,是养生的绝佳选择。小米粥有滋阴养血,和胃安眠等功效,而红薯也素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功效,使人“长寿少疾”。大雪节气吃西葫芦。天冷时,人们容易饮食过量。美国巴斯帝尔大学研究发现,多摄入膳食纤维有助于防止身体发胖。西葫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含热量相对较低,消化速度较慢,饱腹时间也较长,因而可以防止冬日过量饮食。西葫芦中还含有胡萝人素,有益抗击癌症和心脏病等疾病。生吃西葫芦比熟食效果更好,也可以用它做菜汤吃。大雪节气吃萝卜。萝卜在民间又被称为“小人参”,萝卜的营养价值很高,有这样一句俗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因此,我们在冬季可以多吃点萝卜,尤其是羊肉炖萝卜对我们的身体健康特别好。羊肉也是冬季进补的佳品,萝卜和羊肉搭配起来可以帮助身体补充阳气,温暖我们的五脏六腑,萝卜炖羊肉特别适合肾虚和脾虚的人群食用。

    01月10日

    174个缘友都在看

  • 秋天很快就要到来了,在这样的气候中很适合养生,我们平时的养生方法就是饮食搭配,因此在立秋养生吃什么成为大家很关注的问题。平时多养生对身体也比较好,所以这些立秋养生知识一定要去了解,并且最好能够严格遵守。立秋到来之际,人们容易产生秋燥,此时正是润燥生津的最佳时期,饮食上要多食酸味食物,少食辛辣食物,以助肝气。立秋后养生要以防“秋燥”为主,要多吃葡萄等滋阴的水果,多食用平肝润肺的食物,如百合、藕、土豆、萝卜、木耳、山药、扁豆、枸杞、银耳、猪肉、鸭、鸡肉、兔肉、花生、黄鳝、鲫鱼、黄鱼、柚子、梨、苹果等。特别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润肺去燥等功能,很适宜有内热,出现肺热咳嗽、咽干喉痛、大便干结的人食用,尽量少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立秋后,尽管昼夜温差变大,所以,防暑降温要继续,不能有丝毫怠慢,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即可满足人体所需营养,又可补充排汗而丢失的钾。秋天是需要“贴秋膘”的时节,鱼肉脂肪含量低,不用担心长肉的问题,其中的脂肪酸还有降糖、护心和防癌的作用。秋天正是养阴补虚的好时节,可针对自己的体质对症进补。气虚体质的人,可用黄芪、党参、西洋参沏水喝;气虚体质的人,可用黄芪、党参、西洋参沏水喝。立秋时节已是秋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睡早起,与鸡俱兴”。一般来说,秋季晚9点至10点入睡,早晨5点至6点起床比较合适。睡前可吃些养心阴的食物,如:冰糖百合莲子羹、小米红枣粥、藕粉或桂圆肉水等,有益健康。

    11月20日

    249个缘友都在看

  • 今年已经过去大半年了,天气也逐渐炎热,大家还是怀念春天的时光,总觉得那样的温度很舒适,而春天也是新一年的开始,大家都很期待新的开始。所以通过学习打春时间是怎么计算的,就能知道打春时间2023年的日期了。立春,俗称打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节点,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2023年立春是2月4日10点33分21秒,节气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来确定,一般出现在公历每年的2月3日、4日或5日。干支纪元,以立春为岁首,立春既是春季的开始亦是岁之首。秦汉以前,礼俗所重的不是阴历一月(正月)初,而是立春日;重大的拜神祭祖、祈年、迎春和农耕庆典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后几天举行;这一系列的节庆活动不仅构成了后世岁首节庆的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遗存至今。立春的计算公式:[Y*D+C]-L;Y:指这一年的后两位数;D:指一个固定的值,一般取0.2422;C:代表的是century,根据所在的世纪进行计算,22世纪的C值=3.87;在计算之后,中括号之中的数字取整。然后减去闰年的年数就可以了。立春这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古代有这样一个传说:立春快到来的时候,县官会带着本地的知名人士去土地里挖一个坑,然后把羽毛、鸡毛等轻物质放在坑里,等到了某个时辰,坑里的羽毛和鸡毛会从坑里飘上来,这个时刻就是立春时辰,开始放鞭炮庆祝,预祝明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11月20日

    189个缘友都在看

  • 三伏天可以算是一年当中最热最潮湿的日子,很多人并不喜欢这样的天气,但是每年都会有这种天气,还是要早点知道什么时候三伏天结束,这样也能尽早做好防范,很多人就在想这么炎热的三伏天结束就凉快了吗,已经很想进入凉爽的秋天了。三伏天就跟节气一样,到来的具体时间都不是很固定的,但是到来的时间并不会差很多。2022年三伏天从7月16日开始算起,一直到8月24日结束,历时40天。划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上旬至8月中下间。其中,初伏:2022年7月16日-2022年7月25日,共10天。中伏:2022年7月26日-2022年8月14日,共20天。末伏:2022年8月15日-2022年8月24日,共10天。2022年夏天中伏天7月26号到8月14号这20天是最热的。三伏天是由头伏、中伏和末伏三个伏天组成,并且头伏有10天,末伏有10天,而中伏是有10天或20天之分,所以这样,三伏天是有30天或40天之分。当年三伏天要结合头伏和末伏两个伏天来核算。一般来讲,三伏天结束以后炎热会渐消,温度会有所降低,不会那么热了。尤其是在早晚的时候,温差比较大了。在广大的北方地区,到了处暑节气以后,一般气温就开始凉爽了,早晚还能感受到秋高气爽的天气。但是在南方地区,这个时候才刚刚感受到一丝丝的秋凉,马上就又要热起来了。秋老虎是指三伏之后,天气依然会在短时间内出现35度以上的高温天气。虽然三伏天已经过去了,但是并不意味着天气就会一下子凉快下来,只是说在早晨和晚上的时候,气温会有所降低,但是在中午或者午后的时候,同样会有可能出现35度以上的高温天气,不过一般情况下,三伏过后不会再出现那种闷热潮湿的情况了。

    11月20日

    253个缘友都在看

  • 大雪节气在每年的12月7日左右,这个时候大部分的地区已经进入冬季,属于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有些地方已经出现积雪了,这时候的天气非常寒冷,下面就看看大雪吃什么和大雪节气的习俗是什么吧。大雪节气吃羊肉、红黏粥、狗肉、兑糖儿、莲藕、山药等食物。说到大雪节气的传统食物,北方地区最少不了的就是吃羊肉,补充身体元气增加御寒能力无论是羊肉炖汤还是羊肉煲粥,都是非常受欢迎的。江南不太冷的地方适合用鸭、鱼温补。大雪节气的习俗腌制腊肉民间有句俗话:“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意思是说每逢大雪节气,家家户户就会忙着腌制腊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腊肉是中国腌肉的一种,主要流行于四川、湖南和广东一带。鲁北民间有“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门,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红薯粥度日,大雪节气喝完热乎乎的红薯粥,既美味又健康。红薯粥可以和胃补脾,润养肺燥,是养生的绝佳选择。封河嬉冰:大雪时节,北方很多河流逐渐出现了封冻现象,人们可以欣赏封河风光,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

    11月18日

    291个缘友都在看

  • 立冬就意味着冬天要来临了,所以这时候就需要多穿点衣服,这样会比较温暖一些,就不会受到很大的寒气。冬天的太阳真的可以说很温暖,很多人还是很喜欢冬天的到来,接下来看看什么时候立冬,几号立冬。立冬是每年公历的11月7日-8日,斗柄指向西北方位,太阳黄经达225°,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9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冬是季节类节气,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立冬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转变,按照气候学划分,我国要推迟20天左右才入冬。俗话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立冬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冬季普通盛行东北风和北风,气温逐渐下降,由于地表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初冬时期还不是很冷;随着时间推移,强冷空气南下频繁,并越过南岭,天气越来越冷。

    11月18日

    290个缘友都在看

  •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到了这个时候气候从凉爽变到寒冷。这时候的气温比白露还要低,就连南方都要开始进入秋季了,西北地区还将步入冬季,接下来看看寒露是几月几日,寒露的习俗吧。寒露是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左右,农历的话每年都不固定,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ColdDew)。过了这一天天气就会变得寒冷了,要注意天气的变化,注意添加衣物,而且到了这个季节就不可以裸露脚踝了。点击下方图片立即预测饮食习俗:寒露时节,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古人有在农历九月登高的习俗,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地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寒露时节是钓鱼的好时节,因为,进入“白露”以后,天气已逐渐凉爽,水温也下降到鱼类喜爱的温度。

    11月18日

    269个缘友都在看

老黄历

更多
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30
农历二零二五年 四月初三
乙巳蛇 庚辰龙 己巳蛇 甲子鼠

今日生肖:

今日星座:金牛座

2022年
12月

老黄历吉日查询

更多
7天内
  • 7天内
  • 15天内
  • 30天内
  • 60天内
  • 90天内
移徙
  • 移徙
  • 嫁娶
  • 开市
  • 祈福
  • 求嗣
  • 出行
  • 安床
  • 安门